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展览 > 泰康空间 在跨文化语境中重现历史(组图)

泰康空间 在跨文化语境中重现历史(组图)

2019-03-28 12:50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石冲,《欣慰中的年轻人》,1995

展览的最后一个部分为“造像与造形”。20世纪上半叶,一批雕塑家从西方带来了以现实人物为模特的雕塑理念和手法,向图谱化、象征性、服务于宗教的传统中国雕塑发起了有力冲击。一系列以民族英雄为主体的纪念性雕塑,开启了现实主义手法同民族的时代的需要相结合的探索。此后,新中国雕塑事业将现实主义融入革命叙事结合,以写实手法突出英雄形象的总趋向。从1950年代开始,随着新中国选拔留学生到苏联学习和交流,苏式的革命性现实主义雕塑也被引入中国。人民英雄、劳动模范、甚至普通人物都成为这一时期主流雕塑所表现的对象。

随着“文革”的结束和社会解冻,在英雄主义、理想化、纪念碑性的现实主义雕塑之外,还有另一条潜藏的线索也在逐渐复苏并变得醒目起来。富有观念性、批判性并带有荒诞主义色彩的作品,与西方现代主义雕塑理念暗承。1980年代,追求个人的语言符号,关注雕塑的抽象形式、地方风格、物质特性、表现可能取代了现实“造像”的一统天下,掀起了”造形”探索的热潮。“85新潮”的到来,将雕塑所能容纳的语言方式和观念内涵进一步拓宽,雕塑同装置,同观念艺术,同作为整体的前卫性和实验精神一道,逐渐进入了同一个共享的叙述系谱。

责任编辑:苒若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