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北国风光》,1979
《北国风光》是吴冠中1979年完成首都机场壁画工程任务所创作的壁画画稿,根据毛泽东《沁园春‧雪》中“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两句的意象绘制了这件作品。明暗的变化勾勒出群峰的阴阳向背,远处的山脉用寥寥数笔勾出,却充满层次感。吴冠中自己也说这画稿“是尽了全力,所以其实不在是‘稿’,已体现了巨幅作品的最终效果”。
展览的第七个部分为“从形式到态度”。艺术家个人对于绘画语言的思考与实践通常在求学授课、自我组织艺术社团(如“决澜社”)、举办展览、发布艺术评论等公共活动中得到推进。典型的事件之一是1929年的“二徐之争”,即徐悲鸿与徐志摩就中国艺术家对西方写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的美学探索展开的论战。绘画形式的发展总是经历着来自艺术内部或外部社会的反思与批评。80年代出现了许多探索现代主义绘画语言的展览,艺术家通过画作与文本表达各自对于形式的追求。
对于抽象形式的主观选择可能在艺术家的某个创作阶段中持续发展,或是在同一幅画面表现出重复性。事实上,绘画表面具有的形式感是由艺术家的态度或者说创作的方法支撑的。从非焦点透视的“平面化”绘画,到由充满秩序感的视觉表面所指向的对于城市以及个体经验的思考,我们会发现抽象绘画逐渐承载了更多观念的物质化形态。艺术家对于绘画形式的探索,无法简单地通过写实或现代,具象或抽象等二元对立的概念分析。他们试图构建的工作方法与态度似乎扮演了更加关键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