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中国数字藏品页面
有效归还指收藏机构同流出国(区域)合作,将数字藏品定向“归还”给后者。这种合作早已在中外收藏机构间展开。最近的例子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档案馆和英国大英图书馆间就西夏文书数字化进行的合作。该项目始于2015年1月,原计划于2017年6月完成。按照计划,英方将完成对8000多件馆藏西夏文书的数字化工作,宁夏回族自治区档案馆和北方民族大学的西夏学者则对文书进行分类编目。合作双方并未给该项目贴上“数字归还”的标签,但其无疑是典型的“数字归还”活动。这似乎也反映了上文提及的问题,即“数字归还”四字容易引起争议,触动敏感神经,但事实上又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而难以被舍弃。
大英图书馆藏西夏文书系匈牙利裔英国考古学家斯坦因(Aurel Stein)于1914年在其第三次中亚考察时,从内蒙古额济纳旗的西夏黑水城遗址发掘所得。其考察活动受到大英博物馆和当时的英属印度政府资助,发掘出的文物部分被运往德里,现藏于印度国家博物馆,剩余的大部分文书则被大英博物馆收藏。1972年大英图书馆成立,大英博物馆遂将这批文书连同其他古代文献移交给后者。1963年,英国议会颁布《大英博物馆法案》(British Museum Act),规定除非藏品为赝品或年代晚于1850年等特殊原因,否则博物馆不得放弃任何馆藏品。1972年,英国议会又颁布《大英图书馆法案》(British Library Act),规定从大英博物馆转移至图书馆的收藏须遵守相同条款,这样就从法律上禁止了将珍贵藏品归还给文物流出国的可能性。“数字归还”成为唯一的替代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