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从黑陶到青花:陶瓷的中国之美

从黑陶到青花:陶瓷的中国之美

2024-11-14 17:20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图2 “雨过天青云破处”的青瓷

青瓷:极致的生命启迪

陶瓷艺术在我国历来备受尊崇。历史上,中国陶瓷艺术被世界认识,是从青瓷开始的。

我国在商代出现了原始青瓷,但直到东汉,成熟的青瓷方才现身。这种成熟是指开始了普遍意义上的生产。成熟青瓷的诞生开启了中国瓷的时代,而这个时代让全世界追随了1700余年之久。

青瓷是怎样出现的呢?中华先民在陶器烧造过程中偶然受到启迪:高温之际,覆盖在陶器上的柴灰熔融,产生的泛着绿色、含氧化铁的液体固化后,形成了“落灰釉”。工匠们将这种意外发现的釉色与华夏历史上最了不起的一种独特材质“玉”的审美相联系,于是形成了青瓷特有的釉色。

我们用来举例的这件青瓷器物(见图2),它的椭圆口并不圆,这是被火烧造时出现些许收缩不平衡导致的。其颜色也并非通体一致的青,这是烧造过程中木柴燃烧产生的烟融合在釉色里造成的,在工艺上算是一个小小的缺点,我们习惯称之为“吸烟”。它在青瓷的冷峻之中传递出一种流动的、生机勃勃的状态。从线条上看,这件青瓷是如此的极简却又如此的抒情,让人观之心情踏实安稳,又能感受到气韵的轻盈直上。口部微妙的动态好像在呼吸,同时,这样一抹暖暖的色彩出现在冷冷的青瓷之上,仿佛是遥远的彩霞呈现出的生命温度。青瓷在东晋之后发展到极致,被形容为“雨过天青云破处”,意指在雨后天晴云开的缝隙之中能够寻得的那种深邃、透净的清凉之色。随着宋代汝窑的繁盛,宋人对意蕴天成、充满生命启迪的特殊青瓷有了较为普遍的认同。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