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明朝成化皇帝想不到,一只小酒杯竟让他在500年后闻名于世

明朝成化皇帝想不到,一只小酒杯竟让他在500年后闻名于世

2025-02-14 09:56 文章来源:新京报  作者:涂睿明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高足杯又叫把杯。图片来自《捡来的瓷器史》。

我们要从哪里看出这样一件小小酒杯的精彩与技艺?

即使是在博物馆里隔着厚厚的玻璃欣赏,你也一定很快会发现,鸡缸杯完全是一种半透明的状态。我们很容易观察到这样一件小杯的杯壁极薄,而且透光。即使走进一家现代的瓷器店,售货员也常常会用一个强光的手电筒对着瓷器的内部照射,让你赞赏所售瓷器的薄与透。的确,即使放在今天,这仍然令人称叹。但鸡缸杯的烧造时间,距今已有五百余年。而欧洲烧制出第一件硬质瓷,还要在它诞生两百多年之后。于是我们可以想象,这在当时是一个多么惊人的成就。景德镇瓷“薄如纸”的美名,也由此开始。

做到薄而透之所以异常困难,首先在于对瓷土材料的加工处理及配比都有更高的要求。如果胎体较厚,即使胎壁内偶有杂质,也很容易被忽略。而器身一旦做得薄,所有的瑕疵就都容易被放大,于是需要对瓷土进行更为精细的淘洗与加工处理。此外,胎壁一薄,胎体的硬度就要更高,否则烧制时很容易变形,这就要求对高岭土与瓷石的配比进行调整。而每一次的调整,釉料及烧成温度都需要进行相应的改变。这些调整说起来容易,却都需要反复尝试才有可能最终实现,否则很可能以失败告终。

单单提升材料还远不足以取得这样的成就。没有工艺的配合,一切都是镜花水月。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鸡缸杯的器型,会发现它极为精巧:口沿的部分微微外撇,与底部的线条相呼应;底部的处理也很巧妙,从外面看,杯子没有“足”,其实是把足做成内凹,隐藏了起来,这样的处理方式叫“卧足”;杯口圆,非常周正,很少变形。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其实都需要高超的技艺。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