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关于沉浸式展的思考(组图)

关于沉浸式展的思考(组图)

2019-09-19 08:01 文章来源:上海艺术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永恒之屋》内景

Lindsey Kennedy photo, courtesy of Meow Wolf.

海德格尔认为技术并不等同于技术的本质,同样,在当代艺术中,技术也不能取代艺术,现代社会中人类对世界和自然环境的“物体化”“客观化”抹去了事物本来的“存在”意义,仅仅注重技术和物理刺激的所谓“沉浸式”艺术也忽略了艺术的内核与本质,从而沦落为简单的娱乐设施。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过多的色彩、声效和互动往往并不能在观众(参与者)脑海中留下长久深刻的印象,唯有艺术家深层次的思考为作品提供的深度和广度才会让作品在艺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普通的观众或许一时难以体会,有真知灼见的批评家与艺术史家却很难错过。

艺术于海德格尔而言,不再仅仅是审美的对象,而是认知真理的一种手段,“因为技术的本质并不是技术性的,所以与它的对话必须是在这样一个领域进行,既与技术的本质密切相关,而同时又有本质区别。这样一个领域就是艺术。”他进一步阐发,技术与艺术都是人类认知世界、与世界发生关联的不同方式,技术征服世界(自然)、使之不再神秘,而艺术的(非实用性、非功利性的)功能和本质则还原了世界(自然)的神圣与未知,让我们对其保持敬畏。

近年来全球遍地开花的“沉浸式”艺术现象是当代物质社会资本与技术对艺术创作的入侵,只不过这一次来得更为迅猛,也更加毫不留情。海德格尔在对现代“唯科学技术统治”的批判之际,慨叹人类对于“故土”(精神家园)的背离,并对“以科学技术的进步作为人类发展的唯一标准”做出了深刻的反思和质疑。在面对当代社会的环境问题、政治与经济的危机之时,他认为唯有艺术与诗歌可以拯救人类。正如他在《关于技术的问题》结尾处所言“提问亦即思之虔诚(For questioning is the piety of thought.)”艺术对于人类社会最大的贡献就是不断地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当代艺术的魅力也正存在于她的实验性、开放性与不确定性,无穷无尽地重塑着我们看待现实与未来的视角。当代“沉浸式”艺术作为艺术与技术的高度结合,则理应担当起对世界作出新的解读、创造人与世界、与自然新的联系、新的对话方式的重任。


责任编辑:苒若
首页上一页12345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