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关于沉浸式展的思考(组图)

关于沉浸式展的思考(组图)

2019-09-19 08:01 文章来源:上海艺术评论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前沉浸式时代”之重启。

六月的纽约,气温早已超过华氏80度,骄阳烈日之下,新当代美术馆的《无序重启》(Marta Minujín: Menesunda Reloaded)展览重现了阿根廷女艺术家玛塔·米努金(Marta Minujín)的大型装置作品《无序》(La Menesunda, 英译Mayhem,有混乱、无序的意思),提醒着今天的观众这样一件“前社交媒体时代”的“沉浸式”艺术作品之存在。

《无序》1965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首次展出就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件作品由11个部分组成,观众必须亲自进入其中全部穿行一遍来体验(或者说参与)。虽然当时纽约的前卫艺术家阿伦·卡普罗(Allan Kaprow)、克拉斯·奥登堡(Claes Oldenburg)、凯洛莉·施尼曼(Carolee Schneemann)、罗伯特·惠特曼(Robert Whitman)等人也都有类似的“事件”(happenings)、行为表演、场域特定(site-specific)装置作品问世,米努金的《无序》仍然可以算作一件里程碑式的作品,它是否是世界上第一件“沉浸式”艺术作品尚无定论,但是它对后世艺术家的影响却毋庸置疑,特别是近年来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的“沉浸式”艺术。

玛塔·米努金:《无序》。创作于1965年,2019年纽约新当代美术馆重新制作(摄影:陈琳琳)

《无序》首先展示给观众的是一间布满了霓虹灯广告牌的房间,是西方二战以后的消费主义文化泛滥的写照,既而通过闭路电视捕捉参观者的影像实时显示在屏幕上,也有着对今天无孔不入的监控系统的预警。作品中有两处真人表演的地方:一间布置成卧室,唱机里播放着甲壳虫乐队的浅吟低唱,两位艺术家扮演一对夫妇躺在床头看书并且不时交谈(据说当年米努金请来扮演夫妇的一对男女最终真的结了婚,大概躺在一起放松地看书交谈的确能让人产生特殊的感情吧);另一间是被粉红色和其他糖果色的泡沫材料包裹的美容沙龙,艺术家扮演的化妆师殷勤地向观众推介各种服务—包括扑粉上腮红、涂指甲油、画眉眼等等,浓妆艳抹的化妆师一边为来访者装扮一边还尽职地与之闲话聊天。据说当年不过20出头的米努金痛恨家庭主妇的无聊生活,因而在作品中对她们极尽讽刺,“我想告诉她们,她们脑子里成天想着的就是化妆打扮。”观众在这两处同时扮演着旁观者与参与者的角色,从被动地观看作品一变而为置身其中并积极地与作品互动,是为米努金在半个世纪前的创新之举。

进入《无序》之前的观众都需要阅读墙上的参观须知,其中一条警告作品的某些部分可能会引起幽闭恐惧症患者的不适。根据我的亲身经历,这样的地方至少有两处:一处空间内充满了层层叠叠的粉色塑料薄膜包裹的管道,伴有着可疑的气味和水滴声,观众须弯腰曲背地钻进去,感觉像走进了下水道!另一处则是天花板上悬挂着的一堆毛茸茸的东西,像练拳击的沙袋一样,排列得密密麻麻几乎没有缝隙,观众必须披荆斩棘一样从中穿过。—如此同时挑战观众生理与心理体验的作品才是真正的、全方位的“沉浸式”艺术作品。

责任编辑:苒若
首页上一页12345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