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中华民国的小学课外活动(卡尔麦登斯 摄)
新时代下的艺术教育曲折
早在1938年,中国共产党为培养抗战文艺工作者,在延安创办了一所综合性文化艺术学校——鲁迅艺术学院(现为鲁迅美术学院)。
1940年,鲁迅艺术学院正式更名为鲁迅艺术文化院,并在新中国成立后与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北方大学文艺学院三家联办成立了中央戏剧学院。
1949年后,新中国的现代艺术教育也逐步走上了正轨。在继承先辈美育思想的基础上,学习了苏联等国的大量经验,形成了建国初期独具特色的新中国艺术教育模式。
1953年,苏联艺术教育家孔达赫强的著作《中小学图画教学法》的中译本出版,译者为翻译家丰子恺和他的女儿丰一吟。
作为苏联数十年来美术教育的集大成之作,《中小学图画教学法》的广泛传播对全国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影响至深。不久后教育部随后颁布实施的《中小学图画教学大纲(草案)》也是基于本书的美育思想编著而成。
然而,随着文化大革命拉开帷幕,原已成熟稳定的艺术教育形式被「工农兵教育」所取代。
除了特殊的「工农革命画」、「印刷品美术」、「革命歌曲」以及「八个样板戏」等形式外,几乎所有的艺术教育成果都遭到了破坏。一批批艺术家被打倒、被批斗,一代人的艺术教育断层由此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