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德里希·席勒,18世纪著名诗人、哲学家、历史学家,德国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最早在中国提倡美育的,是近代教育家蔡元培。他把英语中的「aesthetic education」译为「美育」。艺术教育的首要目的是用美学思想来陶冶人们的情感。蔡元培曾对美育的下过定义:
「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而为强,转薄而为厚,有待于陶养。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做美育。」
蔡元培所提倡的美育并不是单纯的美学教育。在他眼中,美育应成为这个缺乏宗教传统的国家的「宗教替代品」。他认为宗教的最终归宿是哲学,讨论的是人类的精神层面。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原本同为宗教元素的德育、智育、体育等都已远离哲学的范畴,然而美育却迟迟没有。
因此,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在1917年的一次演说中正式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理论主张。这一主张获得了诸多有识之士的认同,其中就包括鲁迅、李叔同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