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的诞生:从太阳王到拿破仑——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珍藏展”去年在上海博物馆开幕后一直受到关注(目前由于疫情处于闭馆状态)。此次特展展出了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收藏的八十余件艺术珍品,揭示了法国艺术自路易十四至拿破仑帝国时期以来逐步迈向欧洲艺术之巅的澎湃历程。
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的前身,是法国皇家绘画与雕塑学院,该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7世纪,是继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博洛尼亚美术学院之后,在西方世界建立的第三所美术学院,而更为重要的是,这座学院的体制与艺术理念,在成立之后的近200年中,成为了西方美术学院的所遵循的典范。
“学院”一词,长久以来与典范、经典联系在一起,如果说这些语汇 还算是具有褒扬意味的话,那么,随着20世纪现代主义运动的风起云涌,“学院”多多少少被视为保守的代名词,甚至,“学院派”一词常常被用 来谴责那些符合传统标准、恪守传统技巧、创造力匮乏的艺术作品。这种态度上的大逆转,在背后起作用的是关于艺术与艺术家地位与认识的观念变迁。学院是历史的产物,需要还原到历史的情境之中去考察它的功过是非;学院承担着行业的教育与发展的职能,因此,对于促生、制约和影响学院的社会根源,也应该进行深入的考察。
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
美术学院的历史负重
17世纪的法国是专制主义的极盛时期。路易十四统治之下的强大法国,在文化艺术领域开始超越意大利,成为欧洲诸国效仿的对象,而佛罗伦萨的美术学院模式,也是在法国得到了决定性的发展。1635 年,黎塞留发起了法兰西学院(Académie Française),建立理性、秩序的系统是那个时代法国专制主义的最形象的代表。兴办学院的想法迅速波及到其他领域,秉持重商主义主张的财务重臣柯尔贝尔(Jean-Baptiste Colbert)在学院的发展道路上功不可没,他不仅着手建立各类学院,而且十分注重加强学院的社会影响。科学也好,艺术也罢,没有什么能像学院那样有效地在全国建立起统一的秩序了,即便是后来成立或者计划成立的地方学院,也在他的系统中被认定为巴黎美术学院的分院,执行一以贯之的体制与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