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成败皆在《石渠宝笈》(组图)

成败皆在《石渠宝笈》(组图)

2020-04-07 11:12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清·董邦达《弘历松荫消夏图轴》,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在作《三希堂记意图轴》的前一年(即乾隆八年,1743年),董邦达和张照等九人受命编纂《石渠宝笈》初编。叶德辉《消夏百一诗》转引张庚《国朝画征续录》也谈及董氏“乾隆丁巳授编修,时方修《石渠宝笈》《秘殿珠林》《西清古鉴》诸书,以邦达博学精考核,命入内廷襄事,累官礼部尚书” 。编纂《石渠宝笈》是在授编修之后的第六年。按照乾隆旨意,董邦达等人奉命将内府所藏历代书画和顺治、雍正、康熙等三朝御笔及乾隆本人和部分臣工作品编入书中,“详加别白,遴其佳者,荟萃成编” ,成为清代书画鉴藏史上的一件盛事。编纂《石渠宝笈》初编历时一年,于次年即乾隆九年(1744年)完成。编纂者所做的工作,便是“分晰门类,辨别真赝,抉择去取” 。在编纂中,包括董邦达在内的诸位词臣得以饱览历代名家翰墨,而对于董邦达来说,自然也就如鱼得水,为其绘画创作注入了源头活水。在此之后的三年时间,是董邦达艺术创作的高峰。据《董邦达生平及绘画年表》所载,在乾隆九年,董邦达作了《仿古山水册》(十开)、《苕溪诗意图》、《山水册》(十开)、《烟岚幽壑册》(十开)、《芦汀泛月图轴》、雪景《灞桥觅句》、《寒林策杖图轴》和《九阳消寒图轴》等八件;次年,作了《溪山霁雪图轴》、《观梅诗思图轴》、《秋山深趣图轴》和《弘历松荫消夏图》等四件;而在乾隆十一年,则作了《秋山萧寺》、《四美具合》、《三希堂记意图轴》等十六件 。这三年时间所创作的绘画,是其他任何年份都无法比拟的。显而易见,这是和编纂《石渠宝笈》分不开的。

《石渠宝笈》初编所选的作品,如五代周文矩《文苑图卷》、宋代王诜《渔村小雪图卷》、李唐《长夏江寺图卷》(现均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等大多是中国绘画史上可圈可点的铭心绝品 。董邦达浸淫于编纂《石渠宝笈》的天时地利之中,历览前贤画作,对其艺术创作来说功莫大焉。有论者称其“此非临古多而用心细者不能” ,便是针对其耳濡目染《石渠宝笈》诸家精品而言。蒋宝龄《墨林今话》称其“下笔元气淋漓,近接思翁,远追北苑,论者有古今三董相承之说” ,“思翁”即董其昌、“北苑”为董源,在《石渠宝笈》初编中,著录董其昌作品有《山水册》、《仿黄公望山水卷》等三十四件,著录董源作品有《烟浮远岫图轴》、《夏山欲雨图卷》、《山口待渡图卷》和《重溪烟霭图卷》等四件 。毋庸置疑,董邦达过眼了这些作品,并运用于自己的创作中。张庚《国朝画征续录》言其“取法元人,善用枯笔勾勒,皴擦多逸致。近又参董、巨,天姿既高,而好古复笃,自然超轶,深为今上所赏” ,而秦祖永《桐阴论画》也称其“笔墨深入古法,神韵悠然,足称画禅后劲” 。其中“近又参董、巨”、“好古复笃”、“深入古法”,都是指其在古人中讨生活。这里的“古人”,自然大多数来自《石渠宝笈》。“足称画禅后劲”之“画禅”则指董其昌,因其斋号为画禅室,故称。因董邦达在编纂《石渠宝笈》中所享受到的他人所无法企及的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潜移默化,心慕手追,滋养了画田。正因为如此,《石渠宝笈》给他带来的消极一面也是十分凸显的。在其画中,古韵有余而新意不足。他的绘画缺少来自大自然的润泽,很少写生,讲求每一笔都有出处,每一笔都有来路,如其《画杜甫诗意高宗御题》、《仿荆浩匡庐图轴》、《断桥残雪图轴》、《三潭印月》(图3)和《曲院风荷图轴》(均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等经典名作,莫不如此。画中虽然无论从技法、造型还是气韵、古意,都无懈可击,但就其创新性与生气来说,究竟要比兼顾写生的画家要逊一筹。或许这便是清初“四王”(王时敏、王翚、王鉴、王原祁)以来所逐渐形成的流弊所在。而董邦达深陷于经营的《石渠宝笈》初编中而不能自已,画中缺少生机也就在所难免了。有论者将其与董源、董其昌合称“三董”,就其画艺而言,董邦达实在是不可与“二董”同日而语的。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