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执壶
在北宋时期,执壶式样繁多,有短流、长流、曲柄、直柄等数种。在宋人斗茶过程中,茶瓶起着重要作用。在宋徽宗的《大观茶论》写道:“注汤害利,独瓶之口嘴而已。嘴之口差大而宛直,则注汤力紧而不散;嘴之未欲园小而峻削,则用汤有节而不滴沥。盖汤力紧则发速有节,不滴沥,则茶面不破。”为了更好地注汤,时人对执壶的流和嘴部分做出特别设计:将壶流变得曲长,将壶嘴变得圆而小,满足了“发速有力”和“不滴沥”的要求。
从出土的宋代茶具来看,南、北方瓷窑都会生产瓷汤瓶,尤其是在南方的越窑、龙泉窑以及景德镇窑,汤瓶的数量较多。
宋朝文学作品中,当然也少不了茶瓶的身影。杨万里《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诗:“银瓶首下仍尻高,注汤作字势嫖姚。不须更师屋漏法,只问此瓶当响答”,写出茶人使用汤瓶注汤时的技艺高超;苏东坡《试院煎茶》中也有“银瓶泻汤夸第二”句。可见,诗人们都懂得茶瓶与茶汤制作之间的重要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