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碾,在唐代已经出现,并且使用十分普及,在陆羽《茶经·四之器》就介紹得很详細:“碾,以橘木為之,次以梨、桑、桐、柘为之,內圆而外方,內圓備於運行也,外方制其傾危也。內容墮而外无余,木墮形如車輪,不輻而軸焉……”到了宋代,茶碾基本延续了其在唐代时的功用,其材质多样,通常為石质、木质、瓷质及金属质。
碾茶的场景也多在宋人的诗作和画作中出现。例如,王洋的《謝筠守赵从周寄黃叶中洲茶》:“僧窗虛白无埃尘,碾宽罗細杯勺匀。”王庭珪的《好事近·茶》中有“黄金碾入碧花瓯,瓯翻素涛色。今夜酒醒归去,觉风生两腋。”的記载。黃庭堅《催公靜碾茶》写道:“雪里过门多恶客,春阴只恼有情人。睡魔正仰茶料理,急遣溪童碾玉尘。”文字生动,又突出了茶碾的功用。
茶磨,又名茶磑,通常为石质。审安老人名之为“石转运”,相比前两件器具,茶磨研磨茶的效率更高,更能满足当时众多好茶的宋人的需求,毕竟王安石也畅言了茶对时人的重要意义:“夫茶之為民用,等於米鹽,不可一日以無。”茶磨的出现是一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