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台是照明器具之一,指带有尖钉或空穴以托住蜡烛的无饰或带饰的器具。我国用烛照明的历史十分悠久。《楚辞》有载烛台言“室中之观多珍怪,兰膏明烛华容备。”战国秦汉时已有各式精致的铜烛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制瓷业的发展,开始用瓷烛台,且此类瓷器借用动物的造型设计是一种最常见的手法,如三国时期有青瓷卧羊形烛台、西晋流行卧狮形烛台等。这些妙趣横生的动物形瓷烛台,业已成为许多博物馆中的特色藏品,受到观众普遍赞誉青睐。本文就从国内外博物馆珍藏中,择选四件以飨读者。
图1 三国青瓷羊形烛台
图1所示为恭王府博物馆收藏的三国青瓷羊形烛台,长30.5、高25厘米,1958年南京清凉山出土。烛台呈跪伏羊形、羊昂首张口、双角绕耳弯曲、额上有一圆孔,可用于插烛。羊躯肥壮,脊背长毛分披,腰间划双翼,臀部贴短尾,四肢卷曲。其胎质灰白,青釉绿中微微泛黄。在古代羊与祥音通,羊即代表吉祥,用羊随葬以避不祥。该羊形烛台,造型设计巧妙,装饰手法夸张醒目,其形态安祥,温驯可爱,是三国青瓷中的上乘精品。三国时期,青瓷器在产量、种类和质量上都比东汉时期有明显提高。这件烛台釉色匀净,充分显示出此时在烧造青瓷器的原料选择上的重大进步。而卧羊整体塑造简练,局部刻画精细,将羊的驯顺特性凸显无遗,反映了此时在烧造青瓷上的艺术化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