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65年,西晋政权建立,结束了长达80年的三国纷争,形成天下一统的大格局。但好景不长,西晋政权奢侈成风,统治黑暗,直接导致八王之乱。随着北方少数民族南迁,又有五胡乱华的战事不断。终于在匈奴的强劲攻势下,于公元313年,洛阳倾覆,公元316年,长安陷落,西晋政权宣告结束。中原地区被匈奴所统治,战乱频仍。公元493年,一直静观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带领20万大军南下,把都城从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到洛阳,并崇礼佛教,推崇汉文化,皇室贵族统一改为汉姓,穿汉服,与汉人通婚,任用汉族官吏,开启了民族大融合的历史篇章。
古阳洞
此时,孝文帝开始在洛阳龙门,为祖母冯太后营建功德窟古阳洞。紧接着,支持孝文帝改革和迁都的一批王公贵族、高级官吏和僧侣也于该洞发愿造像。所以,古阳洞四壁及窟顶雕刻各式佛龛,多达1000余个,碑刻题记800多品,是中国石窟中保存造像题记最多的一个洞窟,最著名的龙门二十品有十九品存于古阳洞中。
这一时期,北朝书法并没有追随王羲之书法的流行趋势,而是继承汉隶古法,逐步向楷书演变。其结字朴茂厚重,又有峻宕妍美之态。阮元在《南帖北碑论》中说:“北朝望族质朴,不尚风流,拘守旧法,罕有通变,惟时造时离乱,体格猥拙,然其笔法劲正遒秀,往往画石出锋,犹如汉隶。”②这一点在龙门造像刻石中表现尤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