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心追古,大胆创新
杨健是上海书道院常务理事,吴道子书画院艺术顾问,华夏国艺书画院艺术顾问,中国文人美术家协会会员。多年来吸取国内外各位大家的精华,专研苦悟、极力求新,融会贯通,历经数十个春秋,博采众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了许多中国书法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型展览并获奖无数,被一些机构和名人收藏。其书作被收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集》、《海内外——中国书法篆刻精品集》、《全国书法大赛作品集》、《传世字典——中国当代书法家精品集》等。这些年杨健书法艺术创作成果卓著,被业界誉为“新世纪中国当代书画艺术英才”“中国百名画圣书圣艺术家”等。
“篆隶特别是大篆,是各个书体中最为简单的。说它简单,是指它的用笔方法简单,只不过人们对篆书的识别存在一些认识偏差。因此觉得它很复杂,这其实是一个假象。它的用笔方式单一,仅一种“中锋用笔”。笔画上来说,化成最简单的也就是“平”和“折”的问题。如果按传承的方面去讲,还应当学习篆隶中的结体和风格。这些结体和风格也是一种书写规范。篆书能很直观地将中国书法表现出来。”
杨健说,他的的作品通常以篆隶书为主体,而行书作为落款为作品整体增加灵动感。创作的过程中,对于每幅作品心境都是不尽相同的,唯一不变的是对书法艺术的执着。
见他字的人,总会以为这一定是上了年纪,经历岁月洗礼的学者;而见第一面的人都会赞叹:“杨老师竟然是这么一个风度翩翩的年轻人。”
目光睿智,休闲儒雅的气度格外与众不同。
三十多岁,身着灰色西服修身上衣,面容清秀白皙,自然卷曲的短发,黑发中些微挑染了几缕淡淡的黄色,不但不妖冶,却于儒雅中增添了些时尚,清新脱俗。他正一笔一划地讲解着:“请大家注意看老师用笔,此处起首要藏锋,然后中锋行笔,每个笔画必有始有终,注意每一次用笔的转换……书法书法,首先要遵循法度,这是老祖宗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没有继承就没有创新。”语气温和稳重。
他的书法作品集合了多种元素,其表达手法的多样化、创作题材的多元化,寄寓了其意象非凡、是在国内外深受欢迎的文化品格。
杨健认为在书法创作中是要有区别于其他书法家的独特的意识或表述。
“书法作品三要素(正文、落款、印章),我个人认为,一个书法创作者至少要熟练掌握2-3套书体,使其作品不显得单调,而且要搭配得当。创新不代表不要古意,形式上可以创新,线条和结字还是要有其历史出处。”
遵循传统,摸寻门道,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书法其实是一个传承到创新的过程的,和任何艺术门类是一样的一个东西,首先要继承以前古人的一些精髓,把精神、气质、内在的东西真正要能够领悟,领悟的程度的深浅,领悟古人的厚度及精度,就决定了创新的一个维度。
怎么样去创新,没有深厚的一个积淀的话,不可能去创新。创新的东西是肤浅的,是很浅薄的东西,这个东西是会被时代,像个大风一样去吹走,不可能留下。
出身书香世家,自小与书法结缘
杨健自幼与笔墨结缘,他的书法启蒙得益于爷爷。耳濡目染之中培养了对书法的兴趣,从小养成了谦逊好学的习性。也锻炼了他的书法功底。
1983年3月,杨健出生于上海枫泾古镇的一个书香之家,他的爷爷和大伯都写有一手好字。5岁那年,爷爷开始让他练字,但当他拿笔写字时才发现这并不好玩,在爷爷手里灵活舞动的毛笔到了自己手里却像失去了灵魂的木偶,蹩脚的迈不开步呢!顽皮的杨健再也不想写字了。转眼上了小学。一次老师讲评作业,把一个作业本高高举起,斜睨了一眼座位上的杨健说:“你们看看,这是谁的作业本啊?”大家窃窃私语着,“谁的,谁的……”老师环视了一下同学们:“这是杨健的本子。写的字就像鬼画符,以后不管谁写的不好,我就像这样当场撕掉。”话音未落,本子已经在老师的手里变成碎片。杨健羞愧地把头低到胸口,恨不得有地缝钻进去,屈辱的泪水在眼圈打转,但他硬是忍着没让它掉下来。心想:“老师你杀鸡儆猴犯不着把我当靶子啊。”
回到家,放下书包,他赌气地拿出宣纸毛笔,那笔仿佛和他作对,怎么都写不好。他气的把笔摔在了地上,蹲下身去,忍不住抱头痛哭。爸爸妈妈吓坏了,还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杨健边哭边断断续续说明了缘由。爸爸妈妈正想着怎么劝慰他呢,他倒自己先止住了哭泣,大声说:“哼!我一定让老师看看,我要做全班写字最好的人”。
好好读书习字,不可荒废年少好时光。自此,他在爷爷的指导下,无论寒暑每天坚持练字几小时,直至现在,有时竟忘了吃饭。当初为了鼓励他学下去,爸爸每三个月就把他写的字装裱一次,挂在墙上,等他看不下去了,就再换一张,就这样他的字越写越好。毛笔字好了,硬笔字没有不好的道理。到二、三年级,他真成了全班乃至全年级写字最好的人。从小学五年级开始一直到大学他当仁不让地做起了宣传委员,成了板报专业户。
一张名片,得遇良师。不畏寒暑,深思苦练
1997年,有缘得到一张吴圣麟老师的名片。杨健家住枫泾,而吴老师住静安寺,相距70多公里,但求学不惧路途遥,当一家三口几经转车,靠着一双腿和一张嘴一路打听,到吴老师家的时候,得到的答复却是“并没有收徒弟的打算”。这可急坏了杨健的妈妈。妈妈声泪俱下地说:“老师,我们一大早从枫泾转几路车好不容易找到您,也是同您有缘啊,您就看在我们做父母的一片苦心和孩子真心求学的份上,收下他吧。这孩子很要强他会跟你好好学的。”吴老师看着眼前风尘仆仆的一家三口,总算答应让杨健当场写字给他看看,于是杨健按老师要求写了几个字,吴老师看过后满意地点点头“我收下他啦。”杨健永远忘不了这次拜师的经历,父母的苦心,老师的认可,让他更加坚定了好好学下去的信心。
那时父母都已下岗,生活拮据,为了给杨健凑足每月的学费,酷爱烟酒的父亲毅然戒烟戒酒。这一切都让懂事的杨健永远记在了心里,所以现在他每月都给父母发“高工资”,让他们晚年生活得更好。
从枫泾到老师家,单程就要4个多小时,为了上一小时的课他全天都在路上,聪明的杨健就利用途中的时间看书读帖,以加深对书法的理解,提高艺术修养。后来发生的事让吴圣麟教授对这个个子高挑体格单薄的小伙子刮目相看。
一年腊月的一天,气温骤降,天气奇冷,整个路面被一层厚冰覆盖,仿佛变成了铮明瓦亮的镜面,车子行在上面可谓步步惊心,人更是一走一个趔趄。吴老师其他的学生都请假啦,到下午1点上课时间,杨健还没有到。吴老师想杨健肯定不来了。就在他略感失望时,响起了敲门声。吴老师打开房门一看居然是杨健,脸被冻得通红,左手紧捂着右手,手上划了好几道深深的血口,又红又肿。杨健恭敬地给老师鞠了一躬:“老师,对不起,我来晚了,路上都是冰,实在不好走,摔了好几跤……”老师看着杨健那伤痕累累的双手,赶紧把他拉进门,心疼地说:“没事,快进来,你今天能来,老师很高兴,你手受伤了,还能写字吗?”边说边拿出药水和绷带为杨健包扎伤口。“没事的老师,我不疼,我能写!”那一次写字让杨健铭心刻骨,手每动一下都抻着伤口刺心的疼,但他硬是抗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