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人来说,春节是一年里最具仪式感的节日,挂灯笼、贴对联、请门神、穿新衣、宴宾朋、走亲戚……为了过好一个富足快乐的新年,各种吃的、穿的、用的、玩的、供的、送的,当需一应俱全,宁多勿少。
因此,通常一进腊月,年味便随着人们置办年货的节奏而愈加浓烈。对于购物不像现在这样方便的古人而言,尤是如此。赶大集办年货,是期盼了整整一年的大事,兴奋和热闹程度甚至不亚于过年那几天。
清 丁观鹏《太平春市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文人让廉所著的《京都风俗志》中形容:“市中卖年货者,星罗棋布……芦棚鳞次,摊架相依……堆积满道,各处皆然”。民间也有“腊月水土贵三分”的说法,意思就是这几天的生意特别好做,即使价格涨一些,也不愁卖不出去。
这份热闹,从乾隆时期的《太平春市图》中可窥一二,画中所绘正是当时乡村中百姓置办年货的火热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