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史论 > 城市文化与大众美术:1840-1937中国美术的现代转型

城市文化与大众美术:1840-1937中国美术的现代转型

2014-11-25 13:22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整理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1845年即清道光二十五年啉呱在香港开设画店,另外一位外销画家煜呱开设的怡兴画店则在19世纪70年代迁到了香港,1867年即清同治六年前后广州的外销画家新呱在香港设立分店。在这一年香港还只有“文兴”和“丽生”两家画店,到1872年即清同治十一年增至7家,到1884年即清光绪十年更增至15家,其中便包括有名的“怡兴”和“南昌”。 一些外销画家转而从事商业美术,绘制月份牌画和广告画,设计商品包装。著名外销画家啉呱的后人关蕙农成为20世纪初年香港最具影响的月份牌画家,在澳门则有梁焕堂这样成绩卓越的月份牌画家。随着商业城市上海的崛起,随着广东商人和徽州商人前往上海开展对外商业贸易活动,一些广州、香港、澳门的画家来到上海,将具有西方绘画作风和外销画作风的月份牌画风带到了上海。 

开拓与创新:1937年前上海的月份牌画 

上海处于长江三角洲门户,地理位置优越,明清时代随着长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上海早已引起海外资本主义势力的关注。1685年即清康熙二十四年粤海关设立的同年,清廷亦在上海设置海关,对外商业贸易日趋频繁,到19世纪中期鸦片战争爆发以前,上海已成为东南沿海的重要口岸。1840年即清道光二十年至1842年即清道光二十二年中英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通商”,改变了原先广州为唯一对外商业贸易口岸,形成对外开放的新格局。1843年即清道光二十三年,根据《南京条约》有关条款的规定,上海辟为商埠,对外商业贸易使得上海快速发展,“商业日形起色,于是郊外荒凉之地,一变为繁华热闹之场。” 五处通商口岸中以占据江海之便的上海最为重要。正如地方志所述:“中外通商,昔以广州为首冲,今以上海为首冲,缘长江各岸遍开商埠,而上海居长江入海之处,商轮由海入口,必于是焉始,是为江之关系。曩者外洋贸易,皆自印度洋而来,今则太平洋之贸易尤盛,而上海在太平洋西岸,南北适中之地,是为海之关系。故上海为中外通商第一口岸,亦形势使然云。” 中国的对外商业贸易中心逐渐从广州移到上海。外国商品和外资纷纷进入,对外贸易迅速增长,各类产业迅速崛起。开埠后10年左右时间,上海取代广州成为中国最大的对外贸易口岸,到1895年即清光绪二十一年以后,上海成为中国外资企业最集中的城市。清王朝被推翻以后,随着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上海的商业贸易更为繁盛,20世纪30年代上海成为远东著名的金融中心、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大都会。

责任编辑:李亮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