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词与中国画的结合点
1、诗词的性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订,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1年)对中国现行基础教育阶段(九年一贯制)各个阶段的阅读作出了具体的规定,把感受语言的优美、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审美情趣、发展学生思维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无疑,古今优秀诗词能够作为阅读教学的重要材料。因为它形式简短整洁,音律优美动听,读起来朗朗上口;内容丰富多采,有的赞美祖国大好河山和劳动人民伟大的创业精神,有的描写儿童生活情趣和男女爱情的真谛,也有的对现实作了深刻的批判,在我国浩繁的文学作品中独树一帜,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文化底蕴的结晶。把诗词作为阅读内容之一既可以陶冶情操又可以增强文化底蕴,由此,《课程标准》还推荐了120篇(段)古试文。然而,目前学前儿童以吟咏古诗为豪,被称为“小神童”,小学生以吟咏为烦,以“负担”嘲讽。自豪也好,嘲讽也罢,问题是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诗词,更何况吸其精华了。诗歌是诗人撷取生活中最深刻、最典型的印象塑造意境的一个过程。其特点是高度、凝结、简练,其内容往往是跳跃式的。“印象”尽管可能因人、因情而异,在语言传承的过程中任有一定的规律,比如月亮代表思念,杨柳代表送别,它们自然可作为领会诗歌的敏捷,然而,诗中更多的是一草一木和一山一水,组合的不同就会营造不同的意境,表达不同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