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理论 > 中国山水画的习得对诗词鉴赏的影响(图)

中国山水画的习得对诗词鉴赏的影响(图)

2014-12-03 15:25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整理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2、诗词的灵魂--意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的文学作品中就有“意境”说和“境界”说。唐代诗人王昌龄提出了“取境”、“缘境”的理论;宋代苏轼则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作为诗画意境的表达,主张诗画一体;元代画家倪 瓒和钱选的“逸气”说以情构景、托物言志,促进了意境理论的发展;明代艺术理论家朱存爵提出了“意境融彻”的主张;清代诗人则认为意与境并重,强调“书写胸意”与“发挥景物”应有机结合起来;王国维认为,创辞应能够服从于创意,为倡“内美”提出了诗词创作中的以意胜的“有我之境”和以境胜的“无我之境”两种不同的审美规范。意境用在绘画上主要是在山水画得到迅速发展的五代和宋元。① 
        3、鉴赏诗歌的思维过程--从抽象到具体 
        鉴赏诗歌是一个与塑造意境相逆的过程,是剖析理解意境的过程,是透过抽象文字体会具体情感的过程。有句话说,要理解诗歌的意境必先懂得诗人塑造意境的艺术过程,我们要“反其道而行之”,掌握了作诗,鉴赏自然就水到渠成了。然而,我们还有必要和能力造就这么多的诗人吗?若不必,那该怎么办? 
        二、中国山水画 
        1、中国山水画的性质 
        中国山水画于汉带初见端倪,在魏晋南北朝独立发展,于唐代步入青年,成熟于五代宋初,至此,确立了完备的典范画法。作画内容从清山绿水经水墨山水到巨石雄峰,代表作主要有顾恺之的《庐山图》、张志和的《渔歌》、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和《临流独坐图》等等。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既是画家又是诗人。《渔歌》就是张志和根据颜鲁公赠他的《渔歌》的诗意和自己的生活环境进行创作的,反映了自己的生活情趣;王维的田园诗大多是根据自己的隐居生活而创作的。②由此,山水画创作无不从中溢出浓厚的诗意美,也恰恰是诗意美化了山水画的表现,后来发展到直接在山水画中题诗,以求达到诗情画意有“韵味之致”。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