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霍松林
霍老一边收拾着桌子上稍显凌乱的书籍纸张,一边认真地看完笔者的采访提纲,然后,开始回答笔者的第一个问题:和于右任先生的交往。
爱国热忱燃笔底 诗豪草圣冠群伦
1944年,我考入中央大学。在大学里,在学好功课之外,还向汪辟疆先生学诗,向陈匪石先生学词,向卢冀野先生学曲;并通过汪辟疆、卢冀野等先生举荐,结 识了商衍鎏、陈病树、陈仁先、李宣龚等社会名流,还在当时最有影响力的《中央日报》和《和平日报》上发表了不少文章和诗词。
一日,汪辟疆、卢冀野教授在监察院会间聊天,向时任监察院长的诗人、书法家于右任先生举荐我,说我来自西北,才华出众。于老很感兴趣,当时就说,西北在周 秦汉唐的时候很出人才,宋代以后经济南移,西北落后了。现在是江浙财团的天下,但西北还是有人才的。汪老师乘机说:“霍松林是个难得的人才。只是他家境贫 寒,读书期间靠写文章赚点钱补贴生活。”接着便请求于老为我介绍工作。于老马上说:“学生做工作影响学业,你让他来见我,我供他学费。”
汪老师回来,便让我拿上论文剪报和手抄诗词去拜见于老。后来,每到于老那里,谈话结束,最后一个“程序”就是,于老从旁边拿过宣纸,写个条子给我,让我到 财务科从于老的工资中领一笔钱。于老非常节俭,批这种条子用的纸都是废弃的边角料。后来有人说,我要是把他这些条子都积攒起来,更有价值。有人谈到此事, 我说:“这话不错,但我当时的确需要钱,所以都送到监察院的财务科换了学费。”
1949年,于老去了台湾,再也没有与我见面。直到1990年我收到冯国璘的一封长信。冯国璘是我的同乡好友和大学同学,他大学毕业就到于老身边做秘书,一生追随于先生。冯国璘把于先生签名的照片和墨宝随信寄给我,签名照片题写有:“松林老弟于右任”。我将其视为珍宝,放在书房内,将这一份真挚的情意,永远铭记在心里。
果然,在霍老书桌的左右上方,悬挂着于右任先生的画像和书法作品,但见于老慈眉善目,银髯飘飘,一派仙风道骨!
《唐音阁诗词集》中,有多首吟诵于右任先生的诗词,足见霍松林对于右任先生的无限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