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假我韶光数十载 更将硕果献尧天——访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霍松林先生(组图)

假我韶光数十载 更将硕果献尧天——访陕西师范大学教授霍松林先生(组图)

2015-04-24 08:45 文章来源:翰墨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

文艺理论家、浙江大学中文系主任陈志明教授在《霍松林的文艺理论研究述评》中这样说道: “《概论》不仅开了建国以后国人自己著述系统的文艺理论教科书的风气之先,而且发行量大,加之其前已作交流讲义与函授教材流传,影响及于全国,大学师生、 文艺工作者、中学语文教师以及文艺爱好者,不少人都从中得到教益,受到启发,笔者即其中的一个。不少五十年代后期和六十年代前期的大学中文系学生,其中有 些今天已成为专家,还不忘《概论》在当年如春风化雨给予他们心灵的滋养。”(《人文杂志》1988年第2、3期)

文艺理论家张炯先生指出:该书“对文艺的审美特征,包括艺术的形象性、典型性、审美功能、内容与形式、题材与风格的关系等等都有相当详尽的论述,正是有助 于读者全面地去把握文艺的审美规律。”对于指导广大作家和文学爱好者进行创作,也起了“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文学评论》,1989年第5期)

《概论》筚路蓝缕的开创之功究不可没,它更具一种界碑的价值和意义。

1982年,经过对《文艺学概论》的增删修订,霍松林完成了37万字的《文艺学简论》,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两论”是霍松林先生研究文艺理论的力作,也是当代中国文艺理论研究领域的力作。作为教材,它把一代代学者引入文艺理论的殿堂;作为理论专著,霍松林先生 构建了体大思精的理论体系,对许多重大理论问题都有独特的见解,决不随波逐流,决不蹈袭他人,自成一家之说。(孙明君《霍松林先生治学门径管窥》)

“两论”的显著特点之一是体大思精,包容宏富,具有严密的系统性和突出的独创性。举凡文艺的特质、作品的构成、文学的种类和创作方法等等,无不纳入著者的 视野,覃思精虑,别类分门,条分缕析,新见迭出,充满着一种理论开拓的勇气和智慧。史的眼光和明确的现实针对性是两部书的第二大特点。通读“两论”,我们 感触最明显的是作者那种不拘不囿、继往开来的史心识力,是那种立足现实,为解决当前文艺难题而努力思考的情怀。诸如文学的民族性问题、建立中国现代格律诗 的问题、创作方法与世界观的关系以及赋、比、兴与形象思维的关系等问题,无不论析精到,立论允当,兼及古今,而又有着明确的现实指向。(尚永亮《浩气由来 塞天地  高标那许混风尘——霍松林先生学术传略》)

由此,“两论”被学术界誉为“当代《文心雕龙》”,实在是确当至评!

1956年,《新建设》5月号上发表了霍松林《试论形象思维》的长篇论文.,是国内以专题形式论述形象思维的第一篇理论文章,产生了广泛反响,启动了有关形象思维的第一场学术论争高潮。

陈志明教授评价说:“(20世纪)50年代中期出版了一部广有影响的文艺理论教科书,60年代后期因为早年发表过形象思维理论而险遭灭顶之灾,仅仅这样两点,就足以使建国以来的文艺理论批评无法抹去霍松林的名字。”(《霍松林先生的文艺理论研究述评》)

谁能料到,在“文革”前夕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形势下,先是《红旗》杂志1966年第5期刊登了郑季翘(时任吉林省委书记、宣传部长,分管文艺工作)的《在文 艺领域里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形象思维论的批判》一文,其中点名批判了以群、蒋孔阳、霍松林及李泽厚等人。在此文中,郑季翘多次点霍松林的名, 引述他的有关论述无限上纲,说什么“所谓形象思维论不是别的,正是一个反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体系,正是现代修正主义文艺思想的一个认识论基础”。紧接着, 《光明日报》又将此文全文刊登。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