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中国山水情怀的当代转向未来会发生什么(图)

中国山水情怀的当代转向未来会发生什么(图)

2015-12-23 09:45 文章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林风眠作品林风眠作品

最近,雾霾天渐渐成为我们生活的一种常态,人们在无奈中以无厘头的方式调侃着南方北方雾霾“口感”的差异,即使大家都清楚事态严峻,性命攸关。环顾今天的自然景观,一座座被剥了“皮”的山,一条条焦灼的河水,人们心中的故园面目全非。

来源: 雅昌艺术网专稿 作者:裴刚

我想前段时间故宫“石渠宝笈特展”的盛况空前,应该是人们对曾经的故园一次深情的回望。荆浩、关仝、董源、巨然、马远、夏圭等历史上建构中国文人独特山水情怀的巨擘们,或许无法想象他们曾经于苍茫平远或云蒸霞蔚间畅游的山水,所遭遇的当代境遇。艺术家在面对当代处境的时候,已经逐渐形成既不是复制传统的中国山水画,也不是模仿西方的风景画的一种语言趋势,在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副教授、批评家吕澎看来:“山水情怀不是‘风景’题材,而是态度和文化立场,艺术家不过是借风景、借山水来表达当代的情怀。”同时,我们也可以从近几年一系列的重要展览观察不同年龄段艺术家为当代“精神故园”重建所付诸实践。

历史与现实纬度的诉求

在批评家吕澎的艺术史研究中认为形成这样的转向的背景成因复杂,他对雅昌艺术网说:“每个艺术家的情况不一样,作为基本语境的评估,是因为经过了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对西方文化了解的时间阶段过去后,艺术家当然希望寻找到一种比较接近自己体会、理解的语言方式。”

从《溪山清远》、《梳理—重启中国当代艺术》、《空寒》等联展到最近尚扬、洪凌、姬子、曹吉冈、刘国夫等等艺术家的展览可以看到以中国山水情怀为基调的艺术语言趋势。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教授、汉学家马啸鸿(Shane McCausland)博士对中国山水情怀在当代的转型现象研究中认为:“可以说,文革的一个遗赠是传统山水画的题材,比如山水画在中国以外被更有效的保留和传播-通过那些生活在台湾、香港、新加坡或是美国的中国人。比如,吴冠中就认为他的作品也许是在位于文化十字路口的新加坡才更被充分理解。今日,中国的藏家们亦是全球精英的一份子,他们非常享受看到那些发自他们文化传统的作品浮现于艺术场域中。当代山水也正是和他们的文化身份的对话。”

马啸鸿(Shane McCausland)博士以西方学者对中国历史、艺术、现实等多个纬度去观察“山水”情怀时认为:“如果将视野放的更广些,我们会更加了解这个状况。在某种程度上,过去的情形和可见性在现实中,因为过去的能动性与现实的社会相关,包括传统山水画这一类绘画。在毛泽东的时代,领导人更关注社会革命,而这导致了自觉的对于过去的解构:那时候,传统的山水画,尽可能的被藏起来加以保护。现在,领导人更注重个人和国家的物质富足,当然还有反腐,并且许多的新财富都旨在收藏那些可以生动的表达现世处境的古代和当代艺术。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下的一个结果就是环境和生态的恶化。通过当代艺术实践对于传统山水画的复活和传播赋予了山水新的含义,但不是所有的实践都是带有艺术家的主体意识或故意为之的,因为这种实践是不可避免的被构架在这种贫瘠的自然生态中,而这正是山水画的美妙之处。”

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