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东陵风水形势图。出处《风水理论研究》(天津大学出版社),王其亨主编。
这是方法、方法论,也是哲学、美学、心理学……在这综合的构思里,考虑了四季景色时间。干硬处,增加花草人情;薄瘦处,植栽片片松林。
想想先辈的气魄、格局!那支一丈尺,可以衡量我们的作品和精气神……城市规划、环境设计、装置艺术,今天的造型文化怎会这么浅薄,没啥新鲜、厉害的玩意儿呢!怎么继承的尽是表面装饰、符号,或深得自己都怀疑的虚玄说教。
人们常说艺术家要天才、意志、历练、策略和视野,还要天时地利人和的运气。或许从方法、方法论的角度看,一般好像有五个阶段可以思考。好比大家去拍一个瀑 布,第一阶段,你有美感,很多人都拍,你比别人拍得好,因为更看得到、表现得出美。第二阶段,有艺术个性,成为艺术作品,有了自己初步的方法。第三阶段, 是有风格,不论拍瀑布,还是拍花、人物或云彩,甚至不同媒材和主题,都看得出是你的作品,由此有了自己的方法或许还有方法论。
第四阶段,是影响力,你的拍法不仅是方法或方法论,或许还有观念影响了很多艺术家,甚至影响到不同领域。第五阶段,是境界,拍瀑布不是为了拍瀑布,瀑布也许不存在,花非花。艺术似有非有,无分得失,举重若轻。古今许多文人在功名路上,也在寻求这种境界。
当然可以无视五个阶段!先有观念和态度,但还是要创造方法和方法论,来承载你的观念和态度。我知道一些中国年轻观念艺术家开始迷上提诺·赛格尔(Tino Sehgal),他的艺术观念“情境建构”,方法是让表演者按照他的构想在展览空间现场排演,或带入观众参与,使其成为作品的一部分。这种非物品的形式带偶发性因素,在时间中展开的方法论,本来不是应该由来自东方的艺术家更早实践的吗?
有些艺术家的形式创新好,但文化修养不够,或缺乏对社会、人生的洞察。所以用新颖艺术语言有效叙述大千世界与否,常常是另一回事。看来要做出好作品、成为好艺术家,真不容易。
思考和实践是否在时代的前沿,关键是能否在现有艺术认知的临界点上革命。事情做得大不大,不在于作品尺寸和价格。艺术家别把作品和价格做大了,把自己做小了……
(文章来源:艺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