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概念艺术:为何垃圾不仅仅是垃圾(组图)

概念艺术:为何垃圾不仅仅是垃圾(组图)

2016-04-20 09:04 文章来源:界面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这是一种关于消失的艺术,这种艺术并不存在于别处,而是保存在精神世界之中。”

基思·阿奈特在1969年创作的“埋葬自我”(电视介入项目)。图片来源:© Keith Arnatt Estate / DACS, London

1966年8月,圣马丁艺术学院一名兼职导师约翰·莱瑟姆从该大学的图书馆中借出了一本书。那本书是现代主义艺术批评家克莱门特•格林伯格编写的论文集《艺术与文化》。但约翰·莱瑟姆并没有读这本书。他把朋友、学生和艺术同行们请到自己家中,举行了他自己所谓的“静止与咀嚼”活动。他要求参与者们选出一页并把它嚼烂,再把剩下的“精华”吐到一个烧杯中。莱瑟姆向里面加入了酸性物质、碳酸氢钠和发酵粉(一种“异域文化”),然后就让它慢慢产生出泡沫。

次年5月,图书馆要求归还这本书,因为一位学画画的学生“急需《艺术与文化》这本书”。但是他还的却是一个密封的小管形瓶,上面还仔细贴着“《艺术与文化》/克莱门特•格林伯格/结晶1966”的标签。

图书馆为此很不高兴。莱瑟姆接到通知说他的临时合同将不再续签。副校长则建议他为自己的“恶作剧”道歉,从而化解这事,但是莱瑟姆不以为然地拒绝了他,并表示他认为这种“事件结构”是他教学实践的关键,与纯理论相比,这对他的学生作用更大。

莱瑟姆的精华事件是英国观念艺术最早的展示之一,简要地表达了其早期情绪,也就是将解构主义甚至是破坏性变成一种创造性的力量。但莱瑟姆实际上到底在做什么?他是在恶作剧,开玩笑地挑战权威还是表达了一个严肃的观点呢?甚至 “事件结构”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选择克莱门特•格林伯格?并且为什么要选在圣马丁艺术学院这么做?

英国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概念艺术运动彻底地改变了现代艺术的面貌,很难再回想起塑造现在这番模样的条件了。概念艺术的核心就在于叛逆,挑战其所谓的沉闷的精英现代主义。这也就是为什么克莱门特•格林伯格成了攻击的目标,尽管我们也可以看到后者将莱瑟姆的毁书事件成为“披着立体派艺术”的外衣。


首页上一页123456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