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解读杨佴旻:爱琢磨的诗人画家(组图)

解读杨佴旻:爱琢磨的诗人画家(组图)

2016-06-16 11:08 文章来源:新浪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6.《春风》 1987 水印木刻  私人藏

《春风》 1987 水印木刻 私人藏

作为诗人的杨佴旻

当我收到佴旻寄给我的诗集时我一时感到惊讶,之前我只知道他近年偶尔写诗玩儿。但当我读过它们,我又觉得这一切非常自然。他用词语去触摸他的色彩语言未 及之境,抒发他自己内心世界的另一精神向度,面对此我既能感到佴旻熟悉和陌生的两面,一个始终钟情并歌唱着绚丽的世界,另一个则神游八荒驰骋物外。究竟何 谓自由?自由是自由和对自由的渴望。或者,换言之,自由永远不是一种现实,而是一种运动。自由是克服风阻乘风而行的翅膀。对于创作来说,终点即是局限,即 是不自由,因此,创作不应有终点。因此我认为,中年的杨佴旻忽然迷恋上写诗其实正是其自由心性的表现,他对所有新的形式和艺术语言始终充满好奇和尝试的热 情,而这某种程度上正是诗写的核心动力,他貌似在玩儿,他把他的诗通过手机分享给他在生活中或旅途中认识的男人女人们,但一年之后,他出了一本厚厚的诗 集。作为诗人的他怎么来抒写他的故土太行山呢?他写下自己内心深处的印记:——河床上的槐树林/夏天里慵懒的小花犬/所有的印记/乳名里的门户下植根我藏 匿的栖息之所,他写下他的幻想:在砂石间——牧羊的路上/白云深处有太行仙女走来——一身紫衣冠/她笑了——出乎意外的美丽”他打开自己的喉咙:“我歌唱 ——/我是歌手/山巅更多的焰火吐出她的咽喉/我拧开银杏树枝上的水龙门”。在佴旻的诗里我们看到那个充满瑰丽幻想的乘风飞翔的少年,这既是他艺术的起点 也是归宿。

继往开来者:贡献和可能性

抛开技法谈艺术创作也是虚妄的。但佴旻的贡 献重要首先不在于他创造了一种技法,也不在于对色墨水纸本性的了然于心的谙熟,我以为他的重要性,一开始并且始终是一种紧扣现实并且永远求新求变的观念, 他不只一次表现他对经典的态度,他丝毫没有贬斥经典之伟大的意思,如他对齐白石的尊崇是始终如一的,但是他更强调的是,艺术家的当代意识,就他的理解,所 谓的现代化,并不是向西方看齐,而是以现代人之眼,观照当代之中国,当代之世界,从这个角度看,他对西方作品的研摹是试图了解另一个参照系下对事物的表现 方式,这就是其作品以莫奈为蓝本的静物作品的意义,他没有重复,当同样的题材出现时,中国的当代艺术家要试着用我们的语言说出,相同吗?当然不,我的美学 气息是你所不可替代的。不同吗?有一种对物本质的了解,一种相通的东西溶于其中,观者无论东西自然有一种无言的默契。另一方面,艺术不仅仅是一种表达,艺 术也应是一种对话,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与观者灵魂的对话,而也正是通过对今者对话的实现,通过对现代人精神世界的艺术表现,必将为后世创造经典。佴旻的创 作秉持这样一样一个观念,这个观念本身首先是对他自身的挑战,因为他必须否定自己既得的东西,作为一个中国画家他得于传统,而今后他则必须发现一种全新的 语言,所谓必须的指令来自于自己的内心,一种内在促逼,庆幸的,然而又不是必然的是,他成了。必须注意到,佴旻不主要是一个做概念的艺术家,概念的玩家也 许更容易看起来更新锐更符合某些人对现代艺术的期待,但是他的副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笔者本人亦对这种虚无主义充满警惕,对艺术来说,态度永远是态度,观念 永远是观念,艺术文本必须由根本的东西支撑,它不能是消解了技术的,真的,美的,自欺欺人的东西,换言之,万变不离其宗,就算是艺术家的名号没有门槛儿, 艺术也永远是有门槛的。从这个角度说,佴旻的贡献则是历史性的,他的贡献是及物的,他处理的题材越普通,甚至越小,他的价值就越耐人寻味,首要的问题不在 于画什么,而在于有一双什么样的眼睛,发现了什么,又通过如何的手段使那被发现物的本质发出可见光。他籍此解放了被遮蔽的中国画色彩的物自性,同时展现了 精湛的个人才能。

用色墨新境之类的词形容杨的作品似乎并不够。杨所创造的并非新境。如果有境的话,其境的特色也不在新。新是一种感觉层 面上的语汇,新在哪里为什么新?杨的贡献在于去蔽,这既包括观念层面也包括技术层面,当一种固有的观念充斥并成为标准的时候,旧观念将成为暴政。暴政之下 是被遮蔽的物性,是物本质的旋律和绚丽。去蔽也就是还原,还原自然不是对物像的描摹,而是对物本性的还原,是打开物的无限开放性!因此毋宁说,杨在创造出 令人赞叹的具有高度个人识别度的画作同时,他其实正为后来者开出一条新路,这不是一条无中生有的一条路,而是做为一种可能的路(方向)他或许始终存在着, 杨发现了他。在这条新路上,每个艺术家都可以创造各自其新。因此,在谈论杨佴旻作品个人风格的同时,必须充分注意杨佴旻作品的历史性意义:他使用完全是传 统的用具材料呈现物象时,它一方面发掘出中国画材料的潜在能力,特别是色彩的表现潜力和特质,另一方面从技法上打碎了来自于或旧或新的陈词滥调,成功的开 拓了新技法的可能性,可以说杨为中国水墨画业已打开一条通向缤纷的色彩之路,这条路通向拥有无限可能性的诱人未来。以此判断,杨佴旻实是中国画当之无愧的 继往开来者。

2016年6月7日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