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童年艺术记忆是怎样持续影响艺术家的创作(组图)

童年艺术记忆是怎样持续影响艺术家的创作(组图)

2016-12-21 18:18 文章来源:美术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对伊莱恩·瑞克克(Elaine Reichek)来说重现真正的历史内部是她的灵感之泉。当她8岁时,她的父母翻修了布鲁克林一个巨大的殖民复兴风格的房子,并带领3个孩子去布鲁克林的历史展示厅寻找设计灵感。艺术家仍然记得:“布置有点像是个迷宫般的结构,你可以透过玻璃窥探,还有个某种可以自我投影的舞台设计装置”。瑞克克自己的装置艺术,包括最近在纽约犹太博物馆对自己1993年《后殖民地》的重现,反映了她当时对历史展廊的迷恋和被她称之为“伪造和非线性结构的历史”。

到目前为止,最令人惊叹的童年艺术记忆造就艺术家的经历当属大卫·金伯尔·安德森(David Kimball Anderson)。安德森,他成长于洛杉矶,而他的摄影作品以及雕塑唤起了他对在国外城市或是公路旅行中遇见艺术作品个人的感情。

他说他的方式是像调频一样联结物体和情绪记忆,最初其起源孩童时期剪发的发廊。他回忆当时墙上挂着一幅描绘英国的带座桥的画,“这吸引我,它的物体性,内在情感吸引力,让我迷上了英格兰。”他说:“即使我当时住在加州北部几乎看不见落叶树的沙漠里,这幅画对我很有意义。”

事实上,安德森在出生时被领养了,并在他32岁那年发现自己的生母来自康涅狄格州格林威治的新英格兰。他说:“立刻回想到了那幅画的场景。”如今,出其不意地出现在他成熟作品里的图案,物品有原油储罐、椅子、向日葵花田、苜蓿(三叶草)叶子,都是在于“展现地方的美学”,就像年轻时看到当初那幅新英格兰的桥一样,带有特别的情感。

对大部分成人来说,童年的记忆是狡猾而难以琢磨的事情,它们可以是生动的、朦胧的,抑或是统统不正确的,但是对艺术家来说,早期在可见世界里的经历会深深作用于潜意识下的创造过程。布朗说:“我认为人类和形式,颜色的亲密关系发生得很早,年幼时给我很深印象的视觉词汇仍旧是我现在努力融入作品里的东西。”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