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石涛作《对牛弹琴图》 曹寅题长诗一首(组图)

石涛作《对牛弹琴图》 曹寅题长诗一首(组图)

2017-08-23 08:58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朱良志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巢湖图轴 纸本设色 天津博物馆

石涛的《巢湖图》立轴,作于1695年,今藏天津艺术博物馆,设色,是石涛晚年的山水杰作之一。其上分别录有三跋。第一跋以隶书写成,录自己所作的《中庙阻风登阁二首》:“百八巢湖百八愁,游人至此不轻游。无边山色排青影,一派涛声卷白头......”气势恢弘。第二跋也以隶书录七律二首,款署“:晚泊金沙河,田家以白菡萏一枝相送之舟中,数日不谢,与钱不受,索以诗赠之。”诗云:“采荷偏采未开全,一枝菡萏最堪怜。始信壶中别有天,插花相向情更颠。......”写得清新雅净。第三跋以放旷之行书写成,录绝句一首:“且喜无家杖笠轻,别君回首片湖明。从来学道都非住,住处天然未可成。”款署:“乙亥夏月合淝李容斋相国、太守张见阳两先生招予,以昔时芝麓先生稻香楼施予为挂笠处,予性懒不能受,相谢而归。过巢湖阻风五七日,作此。今与张见阳道兄存之,以记予生平游览之一云。清湘瞎尊者原济。”

李天馥(1637—1699),字湘北,号容斋,安徽桐城籍,河南永城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检讨,官至武英殿大学士。此时正丁忧在合肥。邓汉仪《诗观二集》卷九载李容斋《游开先寺赠石涛和尚》诗,其云:“石梁流水气泠泠,泉近龙池瀑布腥。浅碧渐迷青玉峡,夕阳犹见绿筠亭。诸天璎珞垂烟霭,七佛楼台入窅冥。赖有绍宗能觉众,顿令重礼息心铭。”《诗观二集》有邓汉仪作于戊午(1678)的自序,所收乃是1678年之前之诗。容斋这里所赠之庐山石涛和尚,是不是就是原济石涛呢?这还是一个问题。因为近年石涛研究界揭明一个事实,清初的庐山有两个石涛和尚,一个是弘铠石涛,一个是原济石涛。原济早年的确有在庐山的经历,而且就住在开先寺,和容斋这里所说的正相合。石涛在开先寺的时间大约在1663年到1664年之间。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之石涛《山水人物卷》,第一段“石户农”款中有“甲辰客庐山之开先寺,写于白龙石上”之语,时在1664年。又广东省博物馆藏石涛九开《山水花卉册》,其中第六开款云:“石涛济画于开先之龙潭石上。”闵麟嗣1665年与李镜月所遇到的石涛禅师也在开先寺,其所见之石涛乃是弘铠。也就是说,有两个石涛同一时间在开先寺。李容斋所见之石涛很难断定是哪一个石涛。

石涛的《巢湖图》是为张见阳创作的。他游合肥,历巢湖,归而作画,赠与张见阳,证明石涛和张见阳在这次相会之后,又有相见。张见阳1697年之间往来于合肥、金陵、京口之间,石涛与其有相见的可能。

石涛南归在1692年底,1693年初来到扬州,这一年也是张见阳由广陵署江防同治迁庐州太守之时,由扬州去合肥。1695年张见阳和李天馥招石涛前往合肥,并劝其就留在合肥。石涛当时处于漂泊之中,同时,也是“饮诼”之时,在金陵和扬州所受到的攻击,使他蒙受极大的痛苦。张见阳让他留在合肥,并非是合肥的佛学界更适合他,显然是朋友间的真正帮助。石涛合肥归来,将这次游历的过程用诗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并留赠张见阳,说明张见阳与其有深厚的朋友情谊。他们之间的交往绝不止这一次。

石涛与张见阳可能在石涛北上之前滞留扬州时就有交往。其时张见阳于广陵署江防同治任上,在广陵有语石轩,石涛与其相识可能始于此时。张见阳好交游,今知他与广陵、京口、金陵文人多有交,他的朋友很多都是石涛的朋友,如梅庚、戴本孝、王槩兄弟等。他多次造临曹寅在金陵的别墅,如1697年下金陵,1699年到京口,与京口一江之隔的扬州—他曾为官的故地,一定也是他常常光顾的地方。

张见阳1679年出任江华县令,其地在湘中。纳兰容若在给张见阳的二十九通书札的最后一札中说:“沅湘以南,古称清绝,美人香草,犹有存焉者乎?长短句固490骚之苗裔也,暇日当制小词奉寄。烦呼三闾弟子,为成生荐一瓣香。”后来纳兰容若果然有词寄上,谈沅湘精神。张见阳有《点绛唇·兰》(和容若韵):“弱影疏香,乍开尤带湘江雨,随风飘拂处,似共骚人语。九畹亲移,倩作琴书侣。清如许,纫来几缕,结佩相朝暮。”《语石轩词》充满了这种沅湘精神。这和“出自潇湘,故所见皆是楚辞”的清湘道人,真有深层的心灵共通。

结语

从与石涛的交往牵出的曹寅、曹鼎望父子、张见阳之间的关联,透露出一个重要信息,这三个同籍辽阳的家族,其实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曹寅不仅称丰润曹鼎望之子宾及、冲谷为兄弟,同时,又称同籍为丰润的张见阳为“故人”,其家族与丰润可能隐藏着一些至今仍不为人知的因缘。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345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