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人《商山四皓图》中疏松的皴线
董源(传)《江堤晚景图》中疏松的皴线
麻皮皴的疏简化主要在元代。这种疏简化的皴法在与矿物颜料的重彩结合后,就产生一种疏简化的笔色结构。这种简皴作品在元代很多见,如元人《商山四皓图》轴(故宫博物院藏)山石峰峦的皴法都是由疏松的笔线构成。董源(传)《江堤晚景图》轴(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从其单列而疏松的皴线看,与元代积色勾皴的山水样式更为接近。
至明代,这种疏简的皴法与重色结合的山水作品也是一种流行样式。到清代,皴法再一次回归到繁皴的状态。但清代的繁皴与北宋的繁皴也有不同,北宋之皴实中有虚,而清代之皴则是一味的实。还有,北宋皴法生动多姿,而明清皴法趋于程式。
就像北宋山水一样,《千里江山图》的皴法同样表现出一种实中有虚并且笔墨浑融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