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陈履生:书画摄影兼鉴藏 趣味横生(组图)

陈履生:书画摄影兼鉴藏 趣味横生(组图)

2018-02-26 08:11 文章来源:广州日报全媒体  作者:江粤军、廖筠卿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不随桃李一时开》《不随桃李一时开》

他是美术理论界专家,曾担任过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现为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

他又是书画名家,笔下的梅花、山水自具其趣,个展“文·文人·文人画”正在桂林花桥美术馆举行;

他且是摄影行家,走过世界三百多个博物馆,拍下了大量与众不同的建筑、风景;

他还是一位收藏大家,独特的关注点和品位让他在常州建立起油灯博物馆,讴歌一种“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高尚品格……

近日,陈履生应广州画院院长方土之邀,前来为“青苗二期”学员授课,做关于“新中国 新国画”的专题演讲。讲座结束后,陈履生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谈书画创作:承文人精神重前无古人

在为青苗艺术家们所做的“新中国 新国画”讲座中,陈履生深入剖析了新中国美术的几大特点:一、超强的时代性;二、丰富的现实性;三、鲜明的主题性;四、多样的表现性;五、突出的大众性;六、整体的潮流性。他在自己的 “文·文人·文人画”个展前言中也提到,“中西融合”成为20世纪中国画百年发展的主流,文人艺术则成为潮流之外人们理想中的孤岛。而陈履生便是在当代文人画“孤岛”上坚守、探索的少数派之一。“我所做的就是在不可能中表现一种有限的可能性,这就是,用不同的题材,不管新旧,来表现文、文人,而成全一个当代的‘文人画’。”

陈履生说他非常喜欢孔子的一句话:“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而画面上的冷峻风格,大概就是他所坚持的“本”了。他笔下的梅花、水仙、国槐、山水等,都给人以不食人间烟火的感觉,哪怕是绚烂的迎春花,那画题用的也是《不随桃李一时开》。

“孤傲清寒是符合中国文人绘画的一种精神。不仅在绘画上,做人也如此。而要用绘画把这种特质表达出来,需要一定的形式来支撑。所以我的山水画构成很简单,既没有花鸟树木,也没有桥梁舟船乃至景点人物,剥离了一切人为的痕迹。当然,营造这样一种氛围有一定技术难度,我必须用种种的方法来解决雷同问题,在笔墨上、画面上多下功夫。”

陈履生笔下的梅花,也显得很特别——枝枝直上直下、峭拔独立,这本来是中国画的大忌,但他就是有办法化不利为有利。“我画的其实更接近于生活现实,如果你好好去观察,会发现梅花的新枝都是直愣愣往上长的。但你要把它画出趣味来,无论是两三枝、四五枝还是六七枝,都得解决好穿插问题,将书法功底显现出来,才能独具一格。”

同时,为了寻求“文人画”的当代性,陈履生还会选择一些前无古人的题材,譬如国槐。国槐的英文名直译过来是“中国的文人树”,在北方的树种里,是最后一个发芽的。在陈履生看来,国槐的枝干特别美,本身就像一幅版画,而且象征着文人的品格。“北京的路边种的都是国槐,它们并非原生树,都是迁移过来的,但它们就是能随遇而安,长势良好;即便被随意砍伐修剪,也还是宠辱不惊,坦荡生长。春天,当所有的道旁树都已绿叶成荫时,国槐才发一点嫩芽,这也是我最欣赏的。我从家里到国博上班,五六公里路两边都是国槐,每天经过都觉得太有形式感了。所以我拍了很多国槐的照片,后来又开始画冬日里的国槐,我想要颂扬的就是这样一种文人精神,而且前人没有画过。”

迎春花同样是古代文人不曾涉及的,陈履生也很喜欢。“迎春的象征性意味可能没有国槐那么深邃,但它的形式感也特别强,枝条乱七八糟的看着很难画,但在从不规则当中寻找到规律性、趣味性,这个过程很有意思。”

因此,陈履生也认为当代文人画有振兴的可能性,去年12月他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行的展览,也证实了这一点。“很多外国友人参加了展览开幕式,他们对中国文人画的认知高度令我惊讶。”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