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趣闻 > 大量官窑瓷器是怎样流向民间的(组图)

大量官窑瓷器是怎样流向民间的(组图)

2018-03-05 11:08 文章来源:头条号-古玩收藏感悟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唐英(1682-1756)唐英(1682-1756)

对唐英的奏折,乾隆帝批复,“黄器如所请行,五爪龙者外边常有,仍照原议行。①御厂次色瓷器就地变价由此施行?二十余年后,乾隆三十六年十二月,经“总管内务府议覆,奉旨:<减三成变缴之例’”,②明确规定了每年将次色瓷器按原烧造价减三成即按70%变价缴进?这一规例沿用至宣统二年,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有晚清御厂的次色变价裆册。

①以上引文均见乾隆/V年二月二十曰《唐英奏折》。本文所引奏折、档册均为中国第?历史档案馆 /所藏②光墙开年《磁库堂行簿》?

明代隆万年间,御厂亦行次色变卖,①然而与乾隆间的变价其背景大不相同?明中期以后,“百余年富庶治平之业,因以渐替?,②财政严重危机?明代御厂料价“系布政司公帑支给”,“每岁造为费累巨万”,江西“辄以陶故加赋”公私方苦匮”,③因而御厂变卖次色瓷器,以“省费息民?。乾隆初年,继康熙、雍正的励精图治之后,“国家继绪百年,素洽重熙”,“承平无事”*④“国用充足”⑤何以乾隆帝不顾“尊体制而防亵越”?长期施行御厂次色变价而且就地变价?首先,清朝前期诸帝,都比较注意缓和社会矛盾?乾隆皇帝一再宣称,“为治之道,在于休养生民”,⑥“惠养万民之道,以轻徭薄敛为先”⑦?御厂次色变价正是轻徭薄敛方针在烧造中的贯彻?康熙十九年,御厂正常烧造后,全面施行雇役经济管理,一切物料人工均计价。如何撙节物料工价,使烧造收更好的效果,已成为御厂管理的关键问题?而瓷器烧造必有上色、次色、破损之分,“所造之器,出自窑火之中,不觉保其件件全美,每窑均有选落之件”?⑧如何避免这一丰产特点所带来的浪费,在清代商品经济繁荣,而御厂又施行雇役经济管理的条件下,显得非常突出,为撙节钱粮,次色变价,至为必要,亦有可能,势在必行。其次,景德镇瓷文在三藩乱后有更大的发展,民窑的技艺水平已可仿制御器?在次色变价之前,巳有不少次色瓷器流散在外,连五爪龙器亦“外边常有”,已无可能尊体制,防亵越?这样,虽然封建帝王对于服色器皿的等级观念十分强烈,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不能不有所变化?御厂的次色御器终于就地变价,投入市场?至于唐英的异议,其着重点在于防止本地窑户得以仿造,致使御器壅滞,他反对的只是就地变价而不是反对变价,但是乾隆帝并未听从,仍坚持就地变价?就地变价可节省次色瓷器运京的解费银?以咸丰元年为例,该年烧造太运琢圆瓷器共用窑工银1493, 197191两,⑧大运瓷器用过杂 项解费银1157.838两,其中运费和购造运具等费用共200.6两,?为烧造窑工银的13.43%。运费之高决定于体制,如瓷桶一项,用银33两,占运费的16.45%?每年解运都得新置,而民瓷则可多次使用。厂内差人解瓷去九江关,回给脚力犇费7两,民瓷货运则可免去或大为减少。民瓷的运费远低于御瓷?何况杂项解费银“每年动用银两多寡,原无一定〃,?更易滋生弊端?这样,运京变价,次色变价的价银当高于同类同色的民窑产品,难以实现?就 施变价正鍉适应官民窑产品竞争的需要,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

责任编辑:苒若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