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拍卖 > 徐悲鸿《秋林三骏》登陆嘉德春拍(组图)

徐悲鸿《秋林三骏》登陆嘉德春拍(组图)

2018-05-24 09:57 文章来源:中国嘉德拍卖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4

1918年北大画法研究会成立时师生合影

1918 年,初至北京的徐悲鸿结识时居东城方巾巷的华林,并得其帮助,暂租居于华氏之所。华林是其时京城报业的闻人,与文化界人士联系频繁。因在日本半年购买书籍画册无算,加之日本、沪上、北京之间的旅途折腾,虽有华氏相帮,但初到北京的徐悲鸿再次陷入生活拮据的困境。看到此种情况,华氏遂建议徐悲鸿在等待办理官费留学手续期间暂觅一职。经其引荐,徐悲鸿结识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是年,蔡元培 52 岁,徐悲鸿 24 岁。

作为近代中国力倡“美育”的革命思想家和实践行动派,蔡元培“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作为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蔡元培低调、谦逊、内敛;而作为彼时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更有识英纳才的慧眼。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刘开渠等等一批怀揣理想的青年英才,无一例外的得到了蔡元培的提携。1917 年,蔡元培发起成立北大画法研究会,1918 年 2 月研究会正式成立。当与徐悲鸿结识,尤其在看了徐悲鸿的画作并与之相谈畅聊之后,蔡元培遂聘任其担任画法研究会之导师。从与蔡元培结交并加入画法研究会算起,到 1919 年 3 月赴欧留学的这年余时间,是徐悲鸿早年交游学习的第二个关键阶段,籍由此一良机,他有大量机会观摩公私藏画,并接触和结识了如陈师曾、沈尹默、刘半农、胡适、周作人、梅兰芳、程砚秋等等名动彼时京师的文坛、艺坛闻人。学术上,对后世中国画变革颇有影响的数篇文章,如《美与艺》、《中国画改良之方法》等均写于此一阶段,并先后在《北京大学日刊》上发表。从某种程度上说,蔡元培和北大画法研究会给了青年徐悲鸿人生中第一次展示才华的平台和机会。

更值得一提的是,徐悲鸿赴欧留学得以最终成行,蔡元培在其中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北大期间,徐悲鸿听闻教育部官费留学名单仅有朱家骅和刘半农两人,遂拜见傅增湘,寻其详情,谈而未果,不欢而散。回去后,仍心中不平,遂去信再问,言词中带有不平之情。月余后,徐悲鸿与罗瘿公提起此事,方知乃是误传,顿觉自己行事鲁莽,心中满怀愧疚。欧战结束后,教育部赴欧事情渐有眉目,但因自己的原因徐悲鸿难与傅增湘开口再提此事,前后失据,不知如何是好。蔡元培知悉此事后,遂对徐悲鸿说:“我给傅一函,你可照旧去见傅先生”。徐悲鸿持函再见傅增湘,傅增湘“恂恂然如常态不介意,惟表示不失信而已”,赴欧之事方才最终尘埃落定。有此伯乐长者,徐悲鸿自然倾心拜交。作于戊午重九,并将于春日嘉德“大观夜场”中隆重登场的这件《秋林三骏》便是蔡、徐之交的绝佳例证。

《秋林三骏》横6尺,纵3尺,以水粉画成。18平尺之巨幅写重九白桦,秋草池塘,两大一幼、黑白红三马,一侧两背置于画眼之中。画面右下行书题跋落款“孑民先生雅教。戊午重九,悲鸿”,并钤白文“徐悲鸿印”。以此可知,此件巨制正是徐悲鸿相赠蔡元培之作。

从现存徐悲鸿早年的作品可以看到,水彩水粉、水墨加勾线的画法是其这一阶段常用的方法,其中我们可以到他对西画在该阶段的理解和借鉴。水彩水粉以色彩和光影为主要造型手段,其勾勒轮廓的笔线与中国传统绘画的线描技法类似,这种画法强调质量感,是彼时常见且容易被大众接受的中西融合的画法。虽然本质上说,水彩水粉是西洋技法,但它用水调色,有透明性,可以留白,物像的勾勒又与中国传统技法类似。因此,彼时正在反思、探索中国画发展路径的许多艺术家都选择以水彩水粉作为突破口。徐悲鸿、陶冷月、方人定等等,他们的中国画都从水彩水粉画中吸收了营养。徐氏早年作品如《影像》、《诸老图》、《西山古松柏》等等都能很清楚的看到这种画法的影子。

责任编辑:苒若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