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趣闻 > 北京琉璃厂的“海外来客”(组图)

北京琉璃厂的“海外来客”(组图)

2018-07-02 09:58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作者:张春岭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东观余论》(资料图)《东观余论》(资料图)

北京的琉璃厂,素有民族文化博物馆的美誉,它曾经吸引了大批海内外文化界人士。清中叶以来,朝鲜使团的一些学者,每次到中国,都要逛逛琉璃厂。清末民初,一些欧美人和日本人也成了琉璃厂的常客。

朝鲜学者:购置汉文典籍

朝鲜是当年属清王朝的藩国,每年都会派遣使团前来朝贡。随团的学者,或者在琉璃厂购买书画典籍,或者在其中了解中华的风土人情,或者广泛结交各阶层的朋友。他们在回国之后,往往著书立说,记录行踪,从而使我们能够从一个独特的视角了解中朝交往史。

琉璃厂在朝鲜学者心目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的著作中,记载琉璃厂景象的就有包括《热河日记》在内的六种《燕行录》,而且在他们的目录中有不少以“琉璃厂”为名,如洪大容《湛轩燕记》卷三的《琉璃厂》、朴思浩《心田稿》的《琉璃厂记》、金景善《燕辕直指》卷三的《琉璃厂记》等,他们看到“市中多书籍、碑版、鼎彝、古董,凡器玩杂物为商者多南川秀才应第求官者,故游其市者,往往有名士。盖一市长可五里,虽其楼栏之豪侈不及他市,珍怪奇巧充溢,罗积位置,古雅遵道,徐步如入波斯宝市,只见其环然灿然而已”。

购置汉文典籍是朝鲜使团的例行任务之一,“朝鲜人最好书,凡使臣入贡,限五六十人,或旧典,或新书,或稗官小说,在彼所缺者,日出市中,各写书目,逢人遍问,不惜重值购回,故彼国反有异书藏本也。”朝鲜学者买书,一是不论经史子集、小说异书都要收购;二是“不惜重值”。由于当年朝鲜使用汉文,学者们可以在琉璃厂和市集的店铺中与儒商们进行交往、笔谈,朝鲜学者洪大容的《湛轩燕记》中,记录了很多他所结识的中国士人,也留下了很多与中国士人笔谈的资料。他与自杭州来京会试的文士严诚等人的交往,在中朝关系史上留下了佳话。洪与严诚交谊深厚,洪回国后,他们仍保持书信往来。后严诚染病去世的消息传到朝鲜,洪为之设位焚香吊祭,并将吊辞转寄严氏族人,甚至多次写信教导严诚之子。洪去世后,其友朴趾源将其亡讯转托友人传知于江南。江南士人时称“洪严之交”为生死之交。

李德懋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到达北京,第三天他便走访了琉璃厂十二家书店,记下—百三十多种预购书目。回国后写下了《入燕记》。

朝鲜学者柳得恭(1749—?),字惠甫,号冷斋,曾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乾隆五十五年(1790)、嘉庆六年(1801)三次来华,回国后著有《滦阳录》和《燕台再游录》,是琉璃厂的常客。《燕台再游录》所列交游姓名中,仅“燕中缙伸举人孝廉布衣”就达四十一人。其中著名的是纪昀、阮元、孙星衍、黄丕烈、罗聘等。有一次,他在罗聘处见到一幅画,轴尾有朝鲜安氏印记。罗两峰告诉他,这是有名的收藏家安岐,后来将所藏书画献给乾隆皇帝,得到1000两白银的赏赐,这段记载,为我们了解乾隆年间书画向大内的聚拢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责任编辑:苒若
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