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刘海粟泼彩山水画的学术贡献(组图)

刘海粟泼彩山水画的学术贡献(组图)

2018-10-09 09:30 文章来源:荣宝斋  作者:邵晓峰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刘海粟 奇峰白云 172cm×93.5cm 1988刘海粟 奇峰白云 172cm×93.5cm 1988

《奇峰白云》这幅泼彩山水画是刘海粟十上黄山的杰作,他题款云:“何年开混沌,造化夺神工。排闼青冥入,群峰相角雄。戊辰秋刘海粟十上黄山写,九十三岁。”画家以坚定有力的用笔塑造出崇山峻岭巍然屹立的雄姿,构图丰满。一块幽云从山谷中涌出,他敏感地捕捉到黄山中这种幻变奇境,发于心而应于手,以流动奔放的泼彩,使大面积的石青、白粉相互弥散,与黑沉沉的山体融为一体,形成单纯而富有变化的艺术效果。与刘海粟其他泼彩山水画不同的是,此画具有雅逸轻灵之美,是动静结合的经典之作。

另外,刘海粟在一九八八年创作的《青龙潭秋色》《黄山卓绝》等,也显示出他能在粗放不羁的泼彩中善于以油画、水粉画的表现方式来泼写、叠加石色,奔放地彰显本性。

因此,由以上绘画实例看来,泼彩山水是刘海粟艺术中最具创造性的内容,开拓了中国现代山水画的发展进程,他对于中国泼彩山水画的发展具有实质性的学术贡献。

三、刘、张的泼彩山水画比较

刘海粟与张大千是我国泼彩山水画史上影响最大的两位画家,但是两人的艺术显示了较大差异,常有论者进行比较。戴泽华认为:“他们都传承了张僧繇的没骨青绿法。但他们步入传统的法门却大异其趣。张大千在切入传统的最初,就醉心于丰富多样的技法和图式,一手以假乱真的仿古绝活可谓颠倒众生。而刘海粟深入古人堂奥,是为了从传统图式中抽离出的富于个性表现力的笔、墨、色,作为他自己抒发激情的元素,注重的不是技法,而是‘人’!其次是他们在泼彩法中借鉴和结合西方现代艺术元素的不同视角、不同方式和不同的生成过程。”

整体看来,在泼彩艺术上,刘海粟与张大千的泼彩山水虽然同中存异,但是仍然显示了四个方面的显著不同。

其一,艺术经历不同。张大千是中国传统画法的集大成者,刘海粟油画、国画兼能。

其二,创作时间不同。如前所述,张大千的泼彩山水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有滥觞,六十年代已经大量创作,而刘海粟的泼彩创作是在“文革”后期,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

其三,探索起因不同。张大千开始尝试画泼彩是在客居巴西时期,当时他受到了西方现代绘画的启发,树立了自我求变的精神,加以一度为眼疾所困,不能从事精细的绘画。另外,作为一位旅居海外的艺术家,也许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这是张大千自己不便讲出的,即试图打开西方的艺术市场。张大千五十岁以后,在西方国家生活长达二十五年之久,为了寻求生存空间与发展机会,从而尝试结合一下西方的艺术潮流,这种心理对于极具智慧的画家张大千来说是很自然的。

与张大千不同的是,刘海粟曾自信地说泼彩乃其自创。他长期画油画,书法的功底也深厚,所以当他年老之后,国画的挥写更为方便,创作的数量也更多,当他以自己粗放性的写意油画方式去驾驭山水画时,泼彩的诞生完全是水到渠成的。但就时间而言,刘海粟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才开始画泼彩,也有可能是受到了张大千的启发。

其四,具体画法不同。这有三方面的表现:首先,张大千往往是先泼墨、泼色,形成抽象的肌理,再根据画面色墨的变化效果进行适当地添加与收拾,构成具有东方意境的视觉效果;刘海粟则是先以墨笔勾画、泼墨,形成较为完整的章法,然后再在重墨处进行泼彩,因此所泼之彩是覆盖于墨之上的,较为浑厚。其次,从画面效果上来看,张大千的泼彩较为优美,在汪洋流淌的墨色之下,有他昔日烂熟于心的山水图式;刘海粟的泼彩较为雄恣,有着粗重的油画笔触痕迹。再者,张大千的泼彩多用熟绢与熟纸,因此,他的这种泼色也不排除借用了中国工笔花鸟画的“撞水”“撞色”之法并进行了夸张性表现;刘海粟的泼彩则多用生纸,生纸上的色墨交融的变化又不同于熟纸、熟绢,从技巧上来看,较难驾驭,但是画面气象易趋于浑厚深沉、变化丰富。

(本文作者系中国美术馆研究与策划部负责人,南京林业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导)

(节选自《荣宝斋》2017-11 总第156期)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2345678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