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宋代学子图鉴:古人的教育观(组图)

宋代学子图鉴:古人的教育观(组图)

2019-04-17 14:59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李嵩《市担婴戏图》中卖玩具的货郎

到了八岁的时候,普通人家会把小孩送入学堂或私塾。在宋仁宗庆历年间的兴学运动中,全国设立了大量官办学堂。欧阳修在《吉州兴学记》中曾感叹:“其明年(庆历四年)三月,遂诏天下皆立学,置学官之员。然后海隅微塞,四方万里之外莫不皆有学。呜呼,盛矣!”官办小学对所有人都是开放的,但政和四年(1114年)由尚书省颁布了一条法令:“诸小学,八岁以上听,在家在公有遣犯违、犯,不在入学之限。”(《宋会要辑稿·崇儒》)也就是说在家违背父母尊长的训诫、在外面又有盗窃伪滥等行为不端之人的孩子是不能入学的。皇亲国戚们则在自己的宫殿里开设专门的小学,根据《宋史·选举三》中的记载:“凡诸王属尊者,立小学于其宫。其子孙,自八岁至十四岁皆入学,日诵二十字。”

除此之外,将孩子送去私塾也非常普遍,特别是到了南宋,耐德翁在《都城纪胜》中描绘当时都城临安的情形:“每一里巷,须一二所。弦诵之声,往往相闻。”这些私塾的规模并不大,学生人数一般从十几人到几十人不等,当时的私塾老师所收学费大都是实物粮食,仅能勉强维持生活。富裕人家也会专门聘请私家教师,比如出身官宦之家的韩玉父小时候曾请李清照教她学诗。那些穷困的家庭因为交不起学费,家长只能自己教授孩子,比如欧阳修四岁的时候父亲去世,家里没钱供他读书,甚至连买笔的钱都没有,他的母亲郑氏“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宋人对孩童教育的重视也出现了许多经典蒙学书籍,《百家姓》和《三字经》都成书于宋代且颇受后世欢迎。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