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宋代学子图鉴:古人的教育观(组图)

宋代学子图鉴:古人的教育观(组图)

2019-04-17 14:59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仇英《村童闹学图》

宋代将十五岁作为儿童和成人的分界线,官府小学将八到十四岁的孩子分为三个等级进行培养。在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年)由京兆府设立的小学学规中,从易到难对三个等级的教学标准进行了规定。其中最初级的“第三等”要求“每日念书五、七十字,学书十行,念诗一首”;“第二等”的要求是“每日念书约一百字,学书十行,吟诗一绝,对属一联,念赋二韵,记故事一件”;“第一等”的要求最高,“每日抽签问所听经、义三道,念书一、二百字,学书十行,吟五、七言古律诗一首。三日试赋一首或四韵,看赋一道,看史传三、五纸,内记故事三条”。

当然,对于那些天资禀赋极高的“神童”,宋代沿袭唐代的传统,也设立了童子科考试。在北宋的时候,通五经以上的儿童,由州官向朝廷推荐,并由中书省进行复试,考试通过可以免去解试,极优异者甚至可以直接授于官职,比如我们所熟知的晏殊在十四岁的时候便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并被授予秘书省正字(注:正九品下,无职事)。南宋淳熙八年(1181年),将童子试分三等录取,上等直接授官,中等免两次解试,下等免一次解试,即便是考试没有通过的,也赠帛作为鼓励。

大学教育: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一般而言,到了十五岁左右的年龄,学子就要进入更高等级的教育机构继续学习。国子监和太学是宋代的最高学府,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根据《宋史·选举三》的记载,国子监主要是供在京七品以上官员的子弟所上,起初没有固定人数,后来以二百人为定额;太学则面向八品及以下的官员子弟和普通百姓,于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创设,刚开始的时候只招收一百人,后来不断扩招,在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王安石整顿太学,创立“三舍法”,依照学业的优劣分为上舍、内舍、外舍三个等级,其中外舍等级最低,每舍又分为上、中、下三等。崇宁元年(1102年),时任宰相蔡京奏请宋徽宗,建立了一套由县立学校升入州立学校,再由州立学校升入太学的选拔机制。全国各州学校的学生每三年参加一次公开选拔考试,成绩上等的学生进入上等或中等上舍,中等的学生补充进下等上舍,下等的学生视成绩则进入内舍和外舍。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