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雁书声——深圳·宝安书法晋京展隆重开幕!(组图)2017-11-28
为庆祝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11月24日下午,在中国文联书法艺术中心指导下、中国书法家协会展览部支持下,由深圳市宝安区人民政府主办,中共深圳市宝安区委宣传部、深圳市宝安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承办的“南雁书声——深圳·宝安书法晋京展”在北京杏坛美术馆隆重开幕。 展览开幕式现场 摄影:冷冰冰 中国书法家协会分党组原书记、副主席赵长青,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吴义勤,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洪彪,中国艺术摄影学会执行主席朱宪民、西泠印社副社长李刚田、中国国家...
第七届“鸿儒杯”海峡两岸书画大赛专家评审名单揭晓(图)2023-10-09
2023年9月21日,北京润墨斋书画院主办“文化传承-第七届鸿儒杯-海峡两岸书画艺术大赛”书画作品评审会圆满结束。本次书画大赛自2023年7月开始征稿,至2023年8月29日止截稿,共收到来自两岸各地的书画家及书画爱好者自由投稿的符合征稿要求的书画作品2000余件,经过第一轮人气火热的争夺筛选,最后有200件作品进入专家评审。评审由初评、复评、终评、文字审读、评奖五个环节进行。经过评委公平、公正、阳光、干净的评审,最终评选出获奖作品30件,其中一等奖2件,二等奖4件,三等奖6件,优秀奖18件(名单附后)。书法组:一等奖:李阔林二等奖:曹松波、胡全红三等奖:王学廷、郭平、张立安优秀奖:邱雨歆、邵...
中国流失文物多达164万件 海外流失文物如何被洗白(图)2017-04-05
唐三彩文官俑(记者 陈品)如果真的有“博物馆奇妙夜”,中国国家博物馆北10展厅最近一个月一定很热闹。来自世界各地的100件文物齐聚国博,从3月2日到5月31日向公众开放。这100件文物中,包括西周康侯簋、东汉青瓷六博俑、唐代三彩文官俑等在内的7件中国文物前聚集了最多的目光,因为这是它们自流失海外后首度回国“省亲”。其实,这只是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中极少的一部分,目前,中国有超过100万件文物流落在海外,由于历史原因和市场现状等客观原因没有正常的回流渠道。刘阳,80后北京人,中国圆明园学会资料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他用十年时间寻找流失的圆明园文物,把已找到的400多件流散文物集结成《谁在收藏圆明园》...
谈书法艺术之风骨2015-05-29
自叙帖(局部) 怀素 书画艺术编者按:古人对艺术“风骨”的论述、评论、心得,无不高古精深,雅儒灵动,字字芬芳,读之醍醐灌顶,足见传统文化之宝贵!诗人陆子写过一首题为《虎标本》的短诗:“一眼便能认出/你是神旺的老虎/没有皮看得更清/看这骨头。”惊心动魄的意象,不也在说诗吗?是的,诗也应有骨头,或曰风骨,即诗所蕴含的那种雄健有力、昂扬向上的正大气象,那面永远高扬在诗的军阵上空的哗啦掣动的大旗!岂止是诗,举凡一切堪称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当然包括书法艺术在内,其中无不包含着或刚正挺拔、或凛然的审美风骨在。摒弃或忽视风骨的审美,无疑是有着...
大师梁启超的碑帖收藏(图)2017-07-10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少年中国,与国无疆。”这是一篇写成于一百年前的文章。一个世纪的风云,中国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今天,每位读到它的人,仍会为作者激昂的笔调下深沉的爱国热情所震撼。它的作者就是中国近代史上鼎鼎大名的梁启超。 梁启超(1873 – 1929),字卓如,号任公,广东新会人。他作为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其在戊戌变法等影响中国现代进程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中所起的...
当艺术与体育相遇(组图)2017-05-12
《飞人刘翔》面对范扬的体育题材绘画,或许很多人会有一些疑问:缘何范扬将自己的注意力,对准纷繁的体育世界?艺术与体育,是否存在共通之处?两者相遇,又会产生怎样的表达效果?博尔特、刘翔、短道速滑比赛、中国男子冰壶队……5月10日,在瑞士洛桑的奥林匹克博物馆中圆厅,范扬举办了以“力与美”为主题的体育题材个人画展,让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得以有机会领略到他在艺术与体育交融上的实践与体会。说起范扬对体育的喜爱,大概与他母亲的蒙古族血统有关——少年时,范扬的爆发力就很强,身体协调性也好,翻跟头、三角倒立、“兔子蹬腿”样样擅长,所以每次体校来学校招人,总是会挑上他。眼看着他要走上专业运动员之路,祖母出言阻止...
刘淑琴妙笔再现黄河魂(组图)2017-08-08
刘淑琴巨幅山水画《豪气万古流》悬挂于中央军委八一大楼刘淑琴,这位用艰辛播撒艺术种子的虔诚者,她执着耕耘的恒心感动了黄土,吸收了黄土孕育的黄河的力量,并结出了独特的艺术果实。看!那些在金秋灿烂阳光下摇曳的,那些在盛夏绚丽晚霞中呈现的,都是刘淑琴的艺术创造的累累硕果。几年来,她笔下的黄河画卷在数次全国性的美术大展中荣获多项金奖,编入大型画册,展于高雅殿堂,及刊登在专业权威杂志的封面。在掌声与鲜花中回首来路,这位艺术的苦旅者感慨万千,娓娓述说了她与黄河的情缘。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哺育了华夏芸芸众生,也孕育了人类的无数精英。黄河波涛滚滚,是一部流动的民族史。多少文人墨客留下了不朽的诗篇与绚丽的画卷...
八十年代诗歌纪念馆在大兴安岭呼中区隆重开馆2012-10-15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是中国当代诗歌的黄金时代,涌现了大批极具创作才华的杰出诗人,产生了大批极具流传价值的经典诗歌,出版了大量荟萃精品力作的诗歌选集,创办了大量各具鲜明特色的诗歌报刊,组织了大量荟萃诗歌爱好者的文学社团,编印了大量充满探索性色彩的社团民刊,形成了中国当代诗歌史上一段最令人难忘、最令人忆念、最令人追思、最令人怀旧的辉煌历史。 为了珍藏八十年代诗歌刻骨铭心的历史记忆,为了再现八十年代诗歌轰轰烈烈的辉煌历程,为了追忆八十年代诗歌激情燃烧的美好岁月,为了创建八十年代诗人的精神家园,为了构筑八十年代诗人的心灵故乡,为了提供八十年代诗人的回忆场地,依托三十年来收集的大量八十年代各种珍贵的诗歌资...
神秘的面具文化与收藏:远古先民内心世界的象征2016-07-29
面具是远古先民内心世界的象征和写照符号,也是对自然崇拜、部族图腾和逝去宗亲的物化表达,以其丰富的内涵和特殊的造型,被广泛运用于狩猎、战争、祭祀、巫术和丧葬等活动,为世界留下了一道横遍全球、纵观古今的重要文化风景,至今仍然在各种具有古老民族特色的表演舞台上大放异彩。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面具收藏已经越来越被人关注,成为收藏界不容忽视的生力军。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中国是世界上面具历史最悠久、面具流传最广泛的国家之一,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面具相比较,中国面具品类繁多,造型生动,形制独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面具在世界面具家族中名列前茅,占据着显赫的地位,其中流传...
王阔海作品赏析(组图)2023-03-11
【艺术简历】王阔海,1952年生于山东招远市,1970年入伍,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国画系,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原主席,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七届理事,中央电视台《大型高端人物访谈》栏目艺术顾问,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第二炮兵政治部创作室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全军高级职称评委,中国人民解放军书画艺术研究院艺术委员,中国汉画艺术研究院院长,清华、人大、荣宝斋画院高级研究生导师。 站在中国画历史的制高点上——张清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协理事、著名画家张清智看“刘曦林老师对话新汉画艺术创始人王阔海”之后...
中国新汉画创始人王阔海——2023【向两会献礼】(组图)2023-03-09
【艺术简历】王阔海,1952年生于山东招远市,1970年入伍,1989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国画系,中央国家机关美术家协会原主席,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七届理事,中央电视台《大型高端人物访谈》栏目艺术顾问,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理事。第二炮兵政治部创作室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全军高级职称评委,中国人民解放军书画艺术研究院艺术委员,中国汉画艺术研究院院长,清华、人大、荣宝斋画院高级研究生导师。 名家学者评价王阔海的新汉画 王阔海的新汉画,是借汉代之杯斝,满斟个性化的美酒,以浇自己胸中之块垒...
无用之用:虚苑复数艺术作品展亮相2015-05-20
展览现场2015年5月16日,由北京虚苑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主办的《无用之用—虚苑复数艺术作品展》在北京文资虚苑美术馆举办,展览精心挑选北京虚苑近年收藏的版画、雕塑、金银器等作品近百件。据悉,展览持续到5月24日。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展览现场此次展览主题为“无用之用”,最早源自《庄子。人间世篇》,意思是没有用的用处,才是最大的用处。在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者的眼中,艺术、文化之 于人和社会或许是“无用”之术——它没有实用价值,甚至是无聊的产物,只能欣赏、把玩,怡情、养性,但这些偏执的观点并没有影...
冷门砚台收藏渐成投资热点(图)2015-08-11
近年来,无论国内拍场抑或国外拍场都屡见砚台身影,并且还多次创拍卖新高。自2007年杭州西泠印社推出“历代名砚专场”后,砚台拍卖就此脱离瓷杂类,成为独立的拍卖门类。尽管目前拍卖市场处于调整期,但仍不能掩盖砚台收藏投资热。2012年中国嘉德春拍中,一方清铭紫云砚估价150万-250万元,成交价高达586.5万元;2014年,一方梁金凌清明上河图砚成交价更是高达2200万元。砚台是被价值低估的收藏潜力股。古代受宠 现代受“冷”砚台作为文房四宝之一,受到历代文人追捧。宋代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更是酷爱藏砚。自古就有“米癫拜石”的千古佳话,曾有一位江南富商央求米芾这位“砚痴”,愿以一座园林豪宅换得他所...
弘扬玉文化 传播正能量 ——访知名玉文化研究专家李永广采访实...2015-08-11
李永广近照李永光 资深玉文化研究专家,宝玉石鉴赏、收藏、投资书籍自由撰稿人。中国宝玉石协会理事、河南省宝玉石协会理事、河南省观赏石协会理事;曾任河南省镇平县宝玉石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多年;国家宝玉石鉴定师、国家宝玉石评估师;中国职业摄影师协会理事。 李先生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参与筹办了多届“中国镇平国际玉雕节”,曾担任县宝玉石协会副会长、秘书长,长期浸淫于玉文化产业,在二十多年的爱玉、赏玉生涯中,他先后拍摄玉料、玉件照片数十万张,撰写玉书、玉刊、玉报、玉文牍文字二百万字以上。 自20...
莽野||个山馆藏徐忠平作品展在个山美术馆开幕(组图)2022-08-11
2022年8月6日,立秋之际,由个山美术馆主办的“莽野——个山馆藏徐忠平作品展”在宋庄个山美术馆隆重开幕。三百余名书朋画友及有识人士从京城乃至外地相聚于此 。展览现场展览现场展览现场展览现场展览现场展览现场共展出个山美术馆收藏徐忠平先生的部分书画作品,共计六十余幅,有素洁空濛的山水,灵韵夐远,幽深明澈;有野意荒蛮的荒草,孤独悲凉、恣意摇曳,有怪异中透着野趣的书法,生辣古拙、萧瑟与疾涩合一;笔墨当随时代,立足当下,推陈出新,虽然大部分是徐忠平先生十年前的作品,现在看来,依然让人耳目一新。展览现场展览现场展览现场展览现场与会嘉宾认真地品读徐忠平先生的作品,体会中国当前语境下,原生艺术的得失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