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趣闻 > 蝙蝠是一种怎样的文化符号(组图)

蝙蝠是一种怎样的文化符号(组图)

2020-02-25 18:38 文章来源:兰台挥麈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古人在神话创造、文学创作中没有把蝙蝠形象塑造成人的样子,更没有把它矮化成害人的妖怪,他们在思想上维护着传统文化的独特品质。清代著名的蒲松龄,所撰《聊斋志异》也未正面出现过蝙蝠的形象,《聊斋志异》中能够找到蝙蝠痕迹的故事有两则:一则描述的是一个老年男子控制下的“狐仙”;另一则为吸血老妖控制着“女鬼”。《聊斋志异·上仙》中有一篇描写了他于1683年和朋友前往济南南门外求仙看病的情形。故事中说:“南郭梁氏家有狐仙,善‘长桑之术’”。梁氏女子其实是一个狐仙,虽然善于治病,但却被一位被人奉为“上仙”的男子老头所控制。蒲松龄在描述“上仙”出场时的情景时用了“如蝙蝠飞鸣”的词语来形容,或喻示着所谓的上仙,其实是蝙蝠精。这户善于治病的人家,实则是女子装扮成狐仙,男子装扮成蝙蝠精,虽有骗财之嫌,亦无害人。而蒲松龄的另外一篇《聂小倩》:“隐以锥刺其足,彼即茫若迷,因摄血以供妖饮”。写的是浙江金华有一老妖胁迫聂小倩摄取人血供老妖饮用,香港影业拍摄的《倩女幽魂》把金华老妖改编成吸血蝙蝠,则亦是近代受西方文化影响。

在中国古代文学创作中,蝙蝠曾以暗喻的形式出现其中,但它们却不是口是心非,墙头草一样的“蝙蝠人”。因此把人比喻为蝙蝠就是要去强调他的骑墙本性,这与福文化所有吉祥意蕴相去甚远。武侠小说中秦尤的外号为“飞天鼠”,这个人物形象塑造得极其猥琐,但是他的轻功很好,做事见不得光,完全就是一只活生生的“蝙蝠”。但也有例外的,比如柯镇恶,他是《射雕英雄传》中“江南七怪”之头号人物,绰号“飞天蝙蝠”,他是个瞎子,只能依靠声音来判断方位、空间,他的相貌也很丑陋,但本质上却是个大好人,嫉恶如仇。说明金庸国学造诣非常深厚,虽然吸收了西方文化,但对蝙蝠的认知还是很深刻,强调传统文化的内涵。

责任编辑:苒若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