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趣闻 > 蝙蝠是一种怎样的文化符号(组图)

蝙蝠是一种怎样的文化符号(组图)

2020-02-25 18:38 文章来源:兰台挥麈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蝙蝠是中华民族喜闻乐见的吉祥符号。通常蝙蝠纹样极少孤立存在,其更多与其他纹饰相配合,中华文化中有如下几种常见组合:

“五福捧寿”是在五只蝙蝠中间雕一寿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福至心灵”由蝙蝠、寿桃、灵芝组成。“多福多寿”是把多只蝙蝠与寿桃刻在一起。“福禄寿僖”将蝙蝠和梅花鹿、寿桃、喜鹊为伍。红色蝙蝠,寓意“鸿福齐天”或“鸿福无量”。蝙蝠口衔盘再伴以祥云,象征福之绵绵无穷。

由于蝙蝠其貌不扬和夜行的习性,总是使人感到可怕。在浩瀚的古典文学作品中蝙蝠形象却不多见,诗词歌赋中少之又少,神魔小说《封神榜》《西游记》里无蝙蝠精或妖,蒲松龄《聊斋志异》疑似有蝙蝠仙。吴承恩在《西游记》里没写蝙蝠精,出现两次蝙蝠的形象,一是孙悟空在小雷音寺变化的,“摇身一变,变做一个仙鼠,俗名蝙蝠”,模样可爱至极。巧得很,还是在小雷音寺,有蝙蝠伴飞的北方玄武七宿第三宿“女土蝠”,随同二十八星宿一起解救遇难的唐僧师徒。

中国出现蝙蝠的不佳形象首推明代冯梦龙的《笑府·蝙蝠骑墙》:“蝠曰:‘吾有足,属于兽,贺汝何用?......蝠曰:‘吾有翼,属于禽,何以贺与?’”冯梦龙的蝙蝠形象应该来源于意大利耶稣会士利玛窦带进中国的伊索寓言《鸟、兽和蝙蝠》。此后的蝙蝠形象受损不大。冯梦龙在《喻世明言》中写了一个恶人经常演化成蝙蝠害人,那恶人“就如一个大蝙蝠模样,浑身黑白花纹”,但他终究深受中华福文化熏陶,对蝙蝠并不十分厌恶,也不愿意去伤害蝙蝠。于是他说李氏擒住蝙蝠后,“拿个篮儿盖好了,恐猫鼠之类害他”。随后在庞老人家属一再请求下,释放了蝙蝠。

责任编辑:苒若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