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趣闻 > 看了古人避暑 还是觉得现代社会好(组图)

看了古人避暑 还是觉得现代社会好(组图)

2021-07-14 12:03 文章来源:国家人文历史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炎炎夏日,酷热难耐。我国由于大陆性气候强,成为世界同纬度上除了沙漠干旱地区以外夏季最热的国家,就连北纬近46度的哈尔滨都曾多次举行过群众性的横渡松花江活动。好在我们现在有空调,最不济也有电风扇,可以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

但是,在没有空调、电风扇的古代,人们都去哪里避暑?

1

宋朝,佚名《槐荫消夏图》。来源/网络

凿河取冰降温

古人,尤其是普通人,迁徙非常不易。盛夏时节,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而是用冰块给自己的房间降温。

他们一般在冬天从冰封的河中取出冰块,保藏在冰窖或者冰室内。早在周代,我国就已经有了冰窖。据《诗经·豳风·七月》记载: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凌阴,就是冰窖,又称冰库、凌室、冰室等,而凌人就是为周天子掌管冰事的人员。

凌人编制94人,包括2个负责人,叫“下士”;2个行政秘书,叫“府”;2个文书,叫“史”;8个领班的班长,叫“胥”;每班10个劳动力,共80人,叫“徒”。冬季藏冰时,人手不够用,还要动用管理山林的大批人力。从这个庞大编制的机构,可见周王室的藏冰规模之大。

但是,在当时生产力还极度落后的社会,除了王室,不是所有人都有财力物力去凿河取冰的。因此,周王室将冰块当成非常贵重之物,赏赐给身边人,据《左传·昭公四年》记载,“食肉之禄,冰皆与焉”。

尽管后人取冰越来越容易,但是这种“赐冰”制度一直延续到明清。明朝人刘侗、于奕正撰《帝京景物略》记载,每年立夏,明廷会赐冰给文武大臣。清代也是这样,把赐冰当成一种官员福利。朝廷给予官员“冰票”,官员再凭票去指定部门领取冰块。清人富察敦崇撰《燕京岁时记》就曾记载:“届时由工部颁给冰票,自行领取,多寡不同,各有等差”。

曹操在修铜雀台的情況下,就另外造冰井三座,专门用于储存冰块。据说这个冰井台就像一个大冷库,夏天时可以有凉气从井里冒出,而冬天有暖热的气奔出,就像空调一样,可以调节室内温度。唐朝杨贵妃还用大量的冰块环绕大厅,这种避暑效果很好,但费用很高,只有官家可以享用。

明清两代,冰窖有官窖、府窖和民窖之分。冰窖造型基本相同,采用埋入地下1.5米的半地下形式,长约11米,宽约6米,容积为330多立方米。因此,这就需要采冰者在每年三九从河中起冰后,凿成规定尺寸的方块拉入冰窖。冰窖地面一般铺设了木头,并排半埋在地面之下,使冰块不至于接触到地面。

责任编辑:苒若
首页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