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柳公权真迹为何存世少?(组图)

柳公权真迹为何存世少?(组图)

2023-01-31 10:02 文章来源:北京晚报·五色土  作者:黄逸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近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消息称,发现柳公权为严公贶(音如矿)所书墓志,是“现存唯一经考古发掘、有明确出土地点的柳公权晚年撰书的墓志”,引起轰动。

柳公权是“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之一,他的《玄秘塔碑》被视为唐楷高峰,是后来学书者必练的范本。

据《旧唐书》:“当时公卿大臣家碑板,不得(柳)公权手笔者,人以为不孝。外夷入贡,皆别署货贝,曰此购柳书。”意思是大人物去世,如非柳公权写墓志,子女会被指责为不孝。可奇怪的是,柳公权作品存世极少,墨迹只剩《〈送梨帖〉跋》,20余字,此外皆碑拓,其中一些真伪难辨。

柳公权曾中状元,一生三次直谏,终年88岁,是最长寿的书法家之一,在世时已名闻遐迩,为何存世作品如此少?

其一,后人看前人,常有美化成分,柳公权一生不算潇洒,“状元”“高官”“诤臣”之类只是后人赞美,在当时影响不大。

其二,练柳书的人太少,后代书家亦有微词,米芾在《海岳名言》中说:“柳公权师欧,不及远甚,而为丑怪恶札之祖。自柳世始有俗书。”

其三,不重刊刻。米芾便称“石刻不可学,但自书使人刻之,已非己书也”。

柳书分两期,60岁前为集古期,“初学王书,遍阅初唐欧虞褚陆诸家笔法”,60岁后“自成一家”。新出土墓志是柳公权晚期作品,既是真品,又是巅峰之作,怎能不让人兴奋?

这是此次考古发现的柳公权撰书墓志。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供图

柳家是科举家族

在后人看来,柳公权是大名人,但在《新唐书》《旧唐书》中,留传不足千字,附在哥哥柳公绰传之末。

柳家出自姬姓,得姓于春秋鲁国名臣柳下惠。柳下惠为人正直,荀子说他“与后门者同衣而不见疑,非一日之闻也”,他还是成语“坐怀不乱”之源,即美女入怀亦无非礼。秦灭六国后,全族迁至山西(古称河东),即“河东柳氏”。

唐代“河东柳氏”共26人科举成功。

柳公权爷爷柳正礼时已当官,任邠州(邠,音如宾,辖今陕西彬州、长武、旬邑、永寿四市县地)士曹参军事,掌婚姻、田土、斗殴等诉讼案,仅七品。父柳子温曾任丹州(辖境相当今陕西北部的宜川县)刺史,亦非高官。

柳家门第不高,只能依靠科举晋身。学者许友根称其为科举家族,定义是:“指在唐朝世代聚族而居,从事举业人数众多,至少有三代连续多人取得科举功名,在地方乃至全国产生一定影响的家族。”类似的还有李家(以李绛为代表)、孙家(自孙逖始,5代登第)、韦氏(共117人登第,但分多个家族)、博陵崔氏、武功苏氏等。

这种家族对子女管教极严。据柳公绰的孙子柳玭在《柳氏叙训》记:“(柳公绰的祖母)常命粉苦参、黄连、熊胆,和为丸,赐先公及诸叔(柳公绰、柳公权等),每永夜习学含之,以资勤苦。”吃苦药,则熬夜时不打瞌睡。

柳公绰的祖母韩氏,她的爷爷是宰相韩滉,太爷爷是宰相韩休。柳公绰对后代要求亦严,柳玭“学业未成,不听食肉,吾不敢忘也”,成绩差,连肉都不能吃。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345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