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彭城窑白地黑花兔纹盆
兔与人类历史关系密切
兔与人类的历史关系密切。在距今50万年的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中,发现了兔形目的哺乳动物化石,包括野兔和鼠兔。距今2.4万年的王府井东方广场古人类活动地点,发现了蒙古草兔化石。在当时,它们在人类的食谱上。
唐代以降,由于十二生肖观念的发展与流行,很多墓志或墓壁上雕刻或绘有十二生肖的图案。“卯兔”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西城区发现的唐代墓志,志盖呈覆斗状,正中阴刻“赵公墓誌”楷书四字。四杀(角)刻宝相花,四面(每面三位)线刻兽首人身十二生肖像。每位生肖都双手环在前腰,姿态恭敬。生肖的头各为十二属相之一,兔出现在九点的位置。兔头向左,穿着长袍高履,怀揣朝笏,一副文官形象。
通州出土的辽代水晶兔,呈卧状,耳、目、嘴、爪等,虽简刻几刀,但活灵活现。兔饰整体高2厘米、长3厘米、宽1.1厘米,线条简练而稳健纤细,形态生动,憨态可掬,脖子下有透孔。这件器物应为一位女性佩戴过的项链坠饰,是辽代水晶雕的精品。
“动若脱兔”表示兔子奔跑的速度极快。“逸”字字面上看即为“走兔”。兔子奔跑的速度比马要快,可以达到每小时七十多公里,难怪古人用“逸”字表示飞奔的意思。石景山金代壁画中的兔子,双耳竖立,向前疾奔,尾部上翘,可惜画面被破坏了,但也能够从中感受到兔起凫举的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