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甲骨文到《清明上河图》
香文化绵延在历史每个角落
小巧的香炉中,覆上白色香灰,埋上球形香炭,然后将圆形的精巧银片置于炭火上,银片上再放置些许黄褐色的沉香屑。隔着炭火,没有烟气,却有一缕香氛,幽幽萦绕于炉口之上。
11月23日,古色古香的天一阁南轩。
午后暖阳透过竹帘,洒在精致的香案上,香艺师充满仪式感的表演,让人恍如穿越。殊不知,在数百乃至数千年前,这样的场景,会很自然地出现在一个读书人的案头,或是一个幽居女子的深闺。因为,这曾经是人们很熟悉和喜爱的一种生活方式,如同我们今天坐下来泡一壶好茶。
“这叫‘隔火熏香’,这种用香方法出现在宋朝。”宁波月湖盛园四明香堂的品牌运营总监邱伟新简要解释道。随后,他在记者的采访本上写了一个很奇怪的字:左边上面一个木,下面一个示,右边像个弯曲的人。
“这个字是甲骨文里的‘柴’字,意思是手持燃木的祭礼。这就是祭祀用香最早的原始形象”。邱伟新说,从这个字看,中国古人用香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不过,那时香料的关键词还只停留在“皇家”、“祭祀”这些特定的人群和特定的场所,十分高大上,所用香料主要是兰蕙椒桂等香草香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