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的《旱魃》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这件作品将民间艺术的装饰因素和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抽象处理手法融汇在一起,很好地表达了时光的运动感。这位黄帝的女儿,在文献中被描写成“衣青衣”,在黄帝与蚩尤的恶战中,被黄帝召来助战,使“雨止”,让蚩尤的能“纵大风雨”的雨师、风伯两位战神的法术失了灵,结果被黄帝战败。但是魃作为一个悲剧人物却从此不能再为神,最后被田神叔均驱逐到赤水以北,郁郁而终(《山海经·大荒北经》)。王非的这件《旱魃》作品有着作者自己对这个神话故事的诠释,旱神魃的暴烈和她悲剧的结局,被表现得委婉动人。现代主义艺术的形式感表现了穿越时空的历史感,光的凌厉,像是电光弛过,作者捕捉的是半是历史、半是幻觉间的一瞬。太阳和火光烤灼着大地,逼人的火焰直刺观者的眼睛。可以说,这件作品是王非成功将西方现代主义艺术传统与中国民间和传统文化结合的例证。喜欢阅读《山海经》等典籍的王非,无疑怀揣着将民间、文人化和西方现代主义融合起来的雄心大志。但是,唯美主义及其抒情性限制了王非作品的意义深度。王非将自己的在20世纪九十年代初的创作归结为“神灵的诱惑”和“乡情”阶段,可以说还是准确的。
1996年左右王非的创作开始注意更加个人化的内容。1978年以后的中国艺术一直在向两个极端分离,一端是大众路线,一端是精英路线。虽然二者之间的区别有许多,但是其主要特征在于审美的认识上。前者一般是唯美主义的,无论是现实还是浪漫主义,其审美趣味是传统的唯美主义观点。注重优美,注重文学情节,注重清心寡欲的清赏,是这类艺术创作的特点。走精英路线者带有典型的知识分子倾向,其特征往往是带有社会学的批判意义,批判性在当代艺术中又表现在诸如反讽、调侃、戏谑等手段的运用上。走精英路线的艺术家其作品常常对社会、文化和政治问题表现出更高的热情。在他们的作品中针对现实的态度一目了然,这些态度又更多地倾向于否定,因而它是批判的。此时王非的创作无疑走的是一条精英路线,或者我们干脆叫它是知识分子路线,更加关注带有社会意义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