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国瑾学术与书法述略
姚国瑾,字玉衡,又字伯瑜,号箪庐,又号南沙,以其舍后有一南沙河,因以为号焉。1958年夏历9月,南沙先生出生于山西河津通化镇,此镇后划归万荣。河津曾为卜子夏西河设教之地,故此方儒风由来渐也。万荣古称汾阴,汉武帝时期祭祀后土即于此处。通化以王通而得名,取其淳朴之民风为王通所化之意。王通为隋唐之际大儒,号文中子,其弟子在初唐多为朝廷重臣。往圣乡贤,泽惠后世,仁义道德,教化成俗。南沙先生出身书香世家,幼承庭训,习礼为文,及长,寄情翰墨,究心经史。书学领域,声誉远播。兹文将试述南沙先生之学术范围、艺术观念以及书法特征,略陈管见,恐未及南沙之学、之艺之十一也。
一、
南沙先生学术思想介于儒释道三者之间,与魏晋以降士大夫阶层之主流思想颇相吻合。儒家入世,道家出世,而佛家以及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巨之禅宗也以出世为根本。古代士人因所处之地位,所受之教化程度不同,而于三家学术各有取舍,然其文化思想或各有偏向,但旨趣略同。要之,不明三家学术之要旨,则未足以真正理解士流之学术也。南沙先生于古则必言老庄、孔孟,于近人则推重陈寅恪、钱穆,每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自励,又以传承传统文化、书法艺术为己任。九十年代初,南沙先生问学于姚奠中老,姚老言及先秦时期三晋法家颇值得留意,建议其由此入手,而南沙先生志趣在儒家之学,以其欣慕儒家之仁义、礼乐久矣,姚老笑而许之。学术志趣的选择或许与人之性情相关,儒家的诗书礼乐之教,文行忠信之训,以及中庸观念对传统的人文精神影响至深,由此可见一斑。南沙先生向往儒学教化,盖以其受先圣之道、家学之风所熏染而致也。南沙于老庄虽未如儒学之态度,然也谙熟道家经典,崇尚道法自然之说。以为圣人之“无为”之治、“无为”之化皆为进取之思想,而非颓废之观念,“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堪为自然之法则。儒、道之外,南沙先生又涉猎佛学。1994年,南沙先生皈依佛门,拜崇善寺主持慈贵大和尚为师,皈依佛门,打坐念佛,居家修行,自号槛上人,又署半僧,盖取佛门与世间之间之意。他以为心中有佛,乃是佛家修行之本,而未必拘于修行之所在。其诗云“佛法原为世间法”,两法原是一法,非法外有法也。盖南沙之皈依,其要在其学而不在其教,在求其真谛故为破其杂念。南沙于三家之学求其同,而存其异,贵在通会,欲取三家之要旨而成一家之观念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