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歌 (写生稿) 2011年 126x60cm 程峰 作
潘天寿先生坚决反对“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坚持“中国画要与西画拉开距离”,“中国画发展自己独特的成就,要以特长取胜”。“长”即是“极端”,“扬长避短。若以己之短步趋人之长,久之,恐失己之长耳。民族艺术之前途,不可不注意于此。”这是潘天寿先生读《孙子兵法》所作眉批,这也是他对“霸悍”的最好注释。因此他对外域文化与本土固有文化“混交”的态度是反对“减去自己的高阔,将两峰拉开,失去了各自的独特风格”,反对这种折衷调和“中西合壁”式的方法。力主“互助所长,以为两峰增加高度和阔度”。这就是“拉开距离”,这就是“走极端”。他坚持“只有在民族优良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吸收外来的东西。”坚持中国画在变革中要始终保持中国画独特的神韵和风采。正是有了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崇高陪伴吧,潘天寿先生以他独特的“霸悍”风格和所取得的成就,终于向世人证明了一点:中国画在自己民族传统的基础上完全可以走向现代和辉煌。
不忌讳“霸悍”,反而一味地走此极端,这是以奇取胜,合于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合于中国文化的整体精神。
追求“以奇取胜”,追求“艺术必须有独特的风格”。这首先要有异于西方绘画而又具民族风格,其次要有异于前人而有新的创获,再其次能经受得起社会和历史的评判与考验,而非一时哗众取宠。可见求奇创异是何等的不易,但这一切潘天寿先生都做到了,以其“超豁高雄”的思想境界“成其奇异”。
“中和”是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即以合理的原则使不同或对立的双方统一为和谐体。如虚与实、黑与白、刚与柔、常与变等等,均是对立的因素,但“中和”则能互补互生而得和谐。“虚实相生,皆成妙境。”“知其白,守其黑。”“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淡然无极而众美从之。”皆是此理。虽然追求“求奇立异”,强调“强其骨”、 “一味霸气”的雄强气概,但同时潘天寿先生也非常清醒地注意“静气”,即在奇中求和。他读《道德经》所作眉批就有:“强骨、静气。”“强骨”是就画法表层而言,“静气”是就画法的内层而言。这是极难调和的两个极端。当然,若能二者合利去弊,合长去短,二者阴阳和合,龙虎交会,它将铸就艺术的辉煌。这自然也是一个难以完成的命题。但潘天寿先生骨梗奇崛,平淡天真,“不以平废奇,不以奇废平,莫奇于平,莫平于奇。”(药地和尚语)即不以“静气”废“强骨”,不以“强骨”废“静气”,终于平淡中出奇无穷,直使智者息心,力者丧气,而求得了“中和”之美,成就了一种使人心振撼的大和谐,堪称中国文化精神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