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画廊 > 大萧条时期的美国艺术:美国梦的破碎和再兴(组图)

大萧条时期的美国艺术:美国梦的破碎和再兴(组图)

2017-02-28 12:50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李亚迪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乔治亚·欧姬芙,《带布玫瑰的牛骷髅》,1931年,芝加哥艺术学院。美国农村生活在1930年代面临困境,人工耕作被机器所取代,贫瘠的土地遭遇了干旱和大风。欧姬芙对此进行了坦承记录:“没有下雨,所以没有花开。这里很容易找到裸露的骨头,所以我开始收集骨头……”

这次展览恰恰是关于背景的,关于美国艺术家对待历史、文化、地理与政治过往的态度,详实生动地再现了历史。1918年,美国评论家凡·威克·布鲁克斯 (Van Wyck Brooks)在一篇名为《创造有用的过去》(On Creating a Usable Past)的文章中呼吁美国不应该自恃辉煌的过去,而是应该生发出一种创造性冲动,重视精神财富。之后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也认为,1920年代的美国艺术家就像“一家新公司的勘探者,努力使美国宝贵的文化遗产重见天日”。

格兰特·伍德等艺术家迅速捕捉并迎合了这一讯息,格兰特·伍德的《革命的女儿》(Daughters of Revolution,1932年)也因此应运而生,讽刺一个积极革命的社会在革命中催生出封建贵族。画中三位年老古板的白人女性穿着过时的裙子站立着,脸上洋溢着自足与优越感,背后是埃玛纽埃尔·洛伊茨(Emanuel Leutze)的名画《华盛顿横渡特拉华河》(Washington Crossing the Delaware,1851年)。革命党人的激进热情与三位女人的自鸣得意形成鲜明对比,同时伍德也暗暗攻击了美国神话:画中一位女人正擎着祖传的茶杯喝茶,并没有将茶叶倒进波士顿湾;三位女人虽然欣赏洛伊茨的画,但对画家的德国移民身份却都表示鄙夷。这种矛盾在《美式哥特》中也全部展现的淋漓尽致。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