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朵云轩首拍现场
当年,北京翰海、中国嘉德、上海朵云轩和北京荣宝四大公司,成交文物与艺术品数量达到6000件,成交额达4.8亿元。其中北京翰海推出的北宋张先《十咏图》以1980万元成交,这是中国文物艺术品第一次突破千万元大关,被故宫博物院购藏。同时,北京翰海这一年的春季拍卖会成交额达1.05亿元,创造了单场拍卖会超过一亿元的纪录。
1997年金融危机之前,拍卖业的发展速度超过了其他所有模式的艺术品、古董贸易。作为一种特别的中间商,拍卖可以帮助买家疏通出售渠道,通过热闹氛围和开放的态度吸引更多的买家,艺术品的需求得到了提高,价格瞬间抬高。不过,拍卖业爆发性的增长并没有快速遍布全国,它似乎自然地选择了北京作为试点,在广州、浙江、江苏,乃至上海,拍卖行的生意都远不能和北京相比。
对于中国藏家来说,稀缺的出国机遇、改革开放前十余年的信息封闭和社会动荡,让他们很难了解拍卖这项活动,像马未都这样的老牌藏家,都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走遍山西、河北等地寻宝,远赴香港参加拍卖会。虽然拍卖行已持续了数百年,但在中国还是新鲜事物,他们需要学习的榜样。从刚开始组建拍卖会至今,中国嘉德和北京翰海都将自己的1号牌(买家入场时的号码牌,用来帮助拍卖师确认身份)长久预备给了香港人张宗宪,只要张宗宪来到拍场,无论何时,他都会得到1号牌。这也许是拍卖行留给这位改革开放后第一位大买家的小小优待,因为在张宗宪的支持下,北京的几家拍卖公司才能够大量聚拢人气,这也是上文中提及北京拍卖公司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