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何多苓生命的“定帧”

何多苓生命的“定帧”

2024-11-11 14:29 文章来源:美术观察  作者:孙晓伟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何多苓 大风景 布面油彩 150×300厘米 2013

远眺旷野

那高空中响着什么声音?

好似慈母悲伤的低诉?

那一群蒙面人是谁?

涌过莽莽的平原,跌进干裂的土地?

——艾略特《荒原》

变化的节点是清晰的。2010年之后,何多苓先后创作了《杂花》《兔子》《俄罗斯森林》等系列作品。这一时期,传统绘画的意境与恣意的笔法使他的作品变得更加诗意与自然,荒凉与孤独的气息更显,朦胧的画面氛围散发着一股充满文学气息的空灵感,大面积灰色调的背景下,如肖像刻画般的描绘自然、身体与轻灵的姿态,不做太多修饰处理,笔触越发自由,画面层次更加丰富。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40余年里,何多苓始终保持着精神上的独立和探索的渴望。他仍然未曾停歇,步履不停。

《杂花》写生是他近些年来一直在持续创作的系列作品,名字源于徐渭《杂花图卷》,这些“杂花”栽种在他位于成都三圣乡的工作室花园里。从早期人物画的表现转向杂花这一自然载体,是何多苓艺术趋向更加纯粹的体现。何多苓笔下的“杂花”所传达的那种“日常非常”的诗意是中国人能够直观感受到的微妙情绪,丰富的色彩与中国传统绘画的空间表现,进而营造一种朦胧、飘洒的美感,赋予花卉人格化的精神内涵。中国传统绘画灵秀而带有冷逸的意境之息,瞬息跃然在画布之上。何多苓对《杂花》的用心并不比人物画少,在他眼里,二者也无从属之分,“我面对花的时候,我又回到那个状态……很鲜活的状态”〔10〕。诚然,不论是中国画还是西画,最初都是描摹自然为主,只是时代发展,绘画技艺不断精进,人们面对的不再是自然本身,而是被解构的符号及形式。但何多苓回到绘画最为原始的一种状态中,回到写生,直面自然最本质的面貌,它是鲜活的、跳跃的,甚至是冲动的,是何多苓内心状态的写照。不难发现,《杂花》系列亦是一种主观与客观糅杂的对于绘画空间的营造,画面在虚与实之间排列空间的远近,焦点与散点透视相互叠加,何多苓所营造的这种新的绘画空间感,将“未来的以及往昔的,在当下同时唤起,唤起一种同时代性。这是‘士’的精神,与中国传统文人画接通气息的前提下产生的当代性,是一种战略上的提示”〔11〕。何多苓用《杂花》技法上的“杂”,以写意的方式,找到了他心目中理想的与中国传统绘画意境的链接。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