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收时节 郭味蕖 1963年 152×92cm
这个主题在推而广之就是对于生机与活力的表现,郭味蕖的花鸟画艺术格调又是清新雅健的,虽然通过农具表现世俗生活,但却没有半点的尘俗气与迂腐味,他笔下的梅兰竹菊形象健硕昂扬,没有一丝病态。他的竹子的叶子是肥厚丰硕、欣欣向荣的,富于朝气和活力,劲健挺拔,他的许多花卉大胆使用艳色,富于生机和活力。他画的鲁迅诗意同样刚健清新,富于浪漫色彩与诗情画意。像《惊雷》中塑造的雨后竹笋的硕大根结,我们仿佛能够听到“嘎嘎”地生命成生的声音,《月上》、《春涧》、《山花烂漫》中花卉的欣欣向荣之态、浓艳欲滴之色,呈现出了生命的光泽、形状与色彩,在《秋味》、《蔬香》中我们仿佛能够闻到弥漫在空气中馥郁的香味,在郭味蕖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生命的形状、听到了生命的声音、也闻到了生命的味道,他把生命与生机用视觉形象变现得淋漓尽致。另外郭味蕖的花鸟画作品并不局限于描绘具体事物的本身,不拘泥于一花一草一叶,而是通过一点具体的事物来描绘整个宇宙的生机与活力、浪漫与诗意,因而郭味蕖的花鸟画具有很强烈的时空感。例如《春涧》、《月上》等作品,通过一束花卉就能把四季岁月的流光都呈现出来了:春天的生机萌动,夏天的山花烂漫,秋天的风朗气清等等,再像《晓露未晞》、《霜色》、《初阳》、《晚妆》《霜红时节》等,虽然描绘的是一处一时的山之一角、水之一崖,但是他能通过这一具体的景物而把春光秋色、晨曦晚霞、大千世界的万千气象都映现出来了,甚至把整个浩渺的宇宙、四季的轮回以及人在无尽时空中存在的诗意情怀都溢于纸外,生命在春夏秋冬、风雨阴晴中存在的形状颜色、味道声音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以至于作品中有空气流动的感觉。原因就在于他善于选取四季最富于代表性的景致,再加上诗意的题跋,在这些作品中个体生命与整个宇宙就获得了统一,使传统柔美的花鸟画弥漫着一股刚健之气,这就大大提升了他的作品的境界与格调。